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醫學大家吳蔚然彌留之際懇求醫院放棄治療

2016-08-13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昨天(11日),北京醫院在官方網站發出了紀念名譽院長吳蔚然的文章,很多人這才知道:著名醫學家、全國勞動模范、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北京醫院 名譽院長吳蔚然因病于8月8日0時40分逝世,享年96歲。在病重期間,吳老依然想著為國家節省醫療資源,叮囑后事一切從簡。在彌留之際,吳老懇求醫院放 棄治療,并留下遺愿:不必再采用“插管”、“透析”、“起搏器”等創傷性治療以拖延無意義的生命。

  曾與鄧小平同乘一輛檢閱車

  吳老從事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及重要外賓的醫療保健工作數十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吳老曾為毛主席進行過一次圓滿成功的手術治療。他對周恩來總理懷 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65年,曾作為保健專家隨同周總理赴印尼參加了萬隆會議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周總理病重期間,他曾守護周總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吳老 曾為鄧小平同志作了20多年的醫療保健工作,1979年,他作為保健專家隨同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1984年10月1日他與鄧小平同志同乘一輛檢閱車出席 盛大國慶閱兵式。他還多次為外國元首診病、手術。衛生部原部長陳敏章曾這樣評價他:吳蔚然同志從醫數十年如一日,醫德醫術有口皆碑,一貫勤懇嚴謹,樂于奉 獻,堅持以病人第一,事業第一,黨的利益第一。

醫術出神入化

  吳老是江蘇常州人,1920年11月24日出生。1938年到1946年間先后就讀于燕京大學、北平協和醫學院、華西協和大學等高等學府,獲得 理學學士學位、醫學博士學位。他曾經先后在現在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工作過。1973年10月,吳老調入北京醫院任副院長。在1950年至 1951年期間,他還參加了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手術隊。

  吳老從醫半個多世紀,醫術出神入化,已故著名外科學家曾憲九教授稱吳蔚然的手術“可謂爐火純青,是科學與藝術的和諧。”并說他“能結合具體情況 應用外科原則,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外科醫師的楷模。”北京協和醫院的一位醫務人員說,曾憲九教授的夫人葛秦生老師曾經講述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個故 事:“文革”后期吳老的工作關系還在協和醫院,但他已經到北京醫院從事保健工作。碰到基本外科的疑難問題,常到曾老家討論。“一見吳老來,曾老倍兒高興, 親自下廚,整倆菜,做碗武漢熱干面,兩人一邊吃著,一邊討論著治療方案,當是那艱難歲月中的欣慰和盼頭吧。”時光流逝,恍如昨日。兩位亦師徒亦兄弟的前輩 可以在天堂相見了。

  青年醫護工作者眼中的和藹老人

  吳老始終把“一切為了病人、一切服務病人”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北京醫院的醫生們回憶說,吳老對病人懷著大愛之心,無論是高級首長還是普通百 姓,都一視同仁,極端熱情。從醫近60年,只要病情需要,無論是誰,都是隨叫隨到;搶救危重病人,他經常守在床邊全力救治。在得知吳蔚然辭世的消息后,很 多人在網絡上留言,緬懷吳老:“您一生治病救人,始終如一真正實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忠誠完美地完成了您的人間使命,天使重返天堂,仍在天國護佑著我們! 親愛的吳院長,愿您在天堂安好。”“敬愛的吳院長,是我們一生中學習的榜樣,希望您一路走好。”“北京醫院的院風好,大夫,護士都受您的影響,心眼好,為 人厚道,愿您的精神永存,永遠活在老百姓心中。”

  賈雪飛是北京醫院的一名護士。在她眼中,吳老就是一名和藹可親的普通老人。吳老住院期間,有時護士在治療操作時穿刺沒能一次成功,吳老總會微微 一笑,說:“沒關系,再試一次。”吳老喜歡吃漢堡薯條,偶爾被賈雪飛撞見,會像個小孩子一樣拿給她,說:“你嘗嘗,好吃的呢!”骨髓穿刺后,賈雪飛給吳老 換藥,問他:疼嗎?吳老說:“疼,怎么不疼。但我想到之后的生活會變得有質量,再疼都可以忍受。”在她的印象中,吳老是心系工作的老人:86歲時,依然按 照醫院的作息時間上下班,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90歲,依然堅持參加醫生查房。“他離開時,沒有痛苦,沒有遺憾。”

  韋軍民是北京醫院的普外科專家, 也是吳老的學生。因為工作關系,韋軍民曾經多次陪同吳老到全國各地會診、講學。10年前,吳老已經85歲高齡,韋軍民陪同吳老到外地開會,主辦方要給他買 頭等艙機票,他堅決不肯,說身體還可以,坐經濟艙完全可以。“他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但給別人辦事,卻全心全意,樂此不疲。”

  欒文民曾經擔任過北京醫院副院長。他在醫院工作期間,遇到吳院長做手術,就一定去看。“吳院長在手術臺上,總是一改平時和藹可親的面孔,變得非 常嚴肅。他對術中的解剖結構名稱都講英文,伸手時要器械也講英語。有時器械護士幾次遞的器械不對,他會發脾氣,把器械扔掉。手術完成后,他又恢復了笑容可 掬的面孔。”上世紀80年代,欒文民得了急性闌尾炎,吳老從家里趕來給他做的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現在連疤痕也很難找到了。”

  現在的醫療環境不盡如人意,吳老在生前也關注到了。他在北京醫院醫師大會講話時,特別談道:“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不正常這些問題都不是醫 院所能解決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個別醫生的行為道德標準、醫德醫風也有缺陷。作為醫生絕不能因為行醫環境差,就把氣撒在病人身上,還要耐心地對待病人。 現在病人的覺悟高了,法制觀念強了,對醫生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所以我們要盡量從醫生做起,使醫患關系、醫療環境有所改進。”

吳家四兄弟可以開一所醫院

  吳蔚然一家四兄弟各個是名醫,曾經有人說:“吳家四兄弟就可以開一家醫院。”因此,吳家四兄弟在業界也享有“吳家醫院”的美譽。吳蔚然的父親是 一位開明的實業家,堅持讓4個兒子都學醫,甚至還要求當時已經從東吳大學畢業做了中學教員的女婿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重新學醫。吳家兄弟中,最著名的就是 我國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吳家老二吳階平,他原名“泰然”,“階平”是號。大哥吳瑞萍是小兒科專家,吳蔚然排行老三,最小的弟弟吳安然是免疫學專家。

  另據了解,北京醫院將在8月14日上午7時30分,在北京醫院大告別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