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2016-09-21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 今日在京舉行并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未來論壇官方拍攝團隊

   發布會現場,專家委員會電話連線了兩位獲獎者。盧煜明表示,投身科學研究必須要對其從事的領域具備持久的興趣,團隊的力量更是助其取得相關科研成果的關鍵,也希望未來自己可以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更多的創新成果造福于社會。

   談及獲獎感言,薛其坤表示,設立“未來科學大獎”意義重大,有利于弘揚科學精神、鼓勵、促進更多年輕人從事科學研究。“高溫超導研究是固體物理學的難題之 一,而我現在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我也希望未來能繼續努力,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遠。”薛其坤曾于今年8月接受新華網專訪,他認為,科 學家從事具有挑戰性的科學研究既能激發其創新靈感,也能服務于社會,為國家發展貢獻個人力量。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丁洪介紹,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領域研究,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 項通過定向邀約方式進行提名,并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委員會進行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首屆科學委員會委員包括:中 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李凱、北京大學教授饒毅、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田剛、北京生命科 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南方科技大學及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夏志宏、哈佛大學教授謝曉亮。評審全程秉持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則,保證高 度獨立,由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

   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王曉東表示,社會對科學的關注度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未來科學大獎”的設立也將促使更多民眾關心科學、重視科研創新的力量。 何川談到,近年來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研究,為科研創新不懈努力。他表示,“未來科學大獎”既是對科研工作 者所取得成果的肯定,也必將為未來出現更多振奮人心的科研成就提供巨大的助推力。

   據了解,未來科學大獎發起設立于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目前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兩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將于2017年1月14、15日舉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