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已達到2.47億人,占總人口的18%,相當于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是流動人口。據統計,從2013年到2015年,北京流動人口增速放緩,增幅已從29萬人降至3.9萬人,降低近90%。
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從2010年起在全國開展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今年已是第7次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據統計,2015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7億人,平均年齡呈上升趨勢,達29.3歲。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已超過半數,為51.1%。
根據最新的統計公報,北京在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常住外來人口增幅持續快速下降,分別為29萬人、16萬人和3.9萬人。報告認為,這是因為北京近年來出臺的系列政策,比如劃定城市空間增長邊界和人口規模上限、提高落戶門檻、疏解中低端產業等。
從全國情況看,流動人口的規模也有所下降。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流動人口年均增長約800萬人,到2014年末達到2.53億人。但2015年的流動人口為2.47億人。對此,專家分析認為,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短期經濟波動、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落戶規模增加、個別特大城市出臺人口疏解政策等。未來,流動遷移人口規模的增速將降低,但持續增長的態勢不會改變。預計到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還將維持在2億人以上,2025年或超3億人。
報告顯示,流動人口居住時間越長,共同流動的家庭人口越多,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國家衛計委人口流動司司長王謙介紹,2015年我國的流動老人中,約有八成年齡低于70歲,70至79歲的老人占18%,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不到5%。老人流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照顧子女或幫子女看孩子,占比達43%。為與子女團聚或自行異地養老的老人占到25%。另外,還有23%的老人因務工經商流動,說明其并未退出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