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呈現出井噴發展的態勢,2016年在中國田協注冊的馬拉松賽事已突破300場。據預測,明年的賽事可能達到500場左右。而2011年這一數字僅僅只有22場。中國的馬拉松已邁入全面“升級”的時代。
中國井噴的馬拉松首先升級的是賽事文化。馬拉松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項目,在新的時代感召下,已成為一項有著深厚內涵、全民參與,集城市形象營銷、休閑體育旅游等為一體的融合項目。馬拉松在中國的井噴時代,在全民健身的強大需求和健康產業的強力助推下,融入了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魅力無窮。
升級版的中國馬拉松,無論是在賽事設置、賽道選擇、獎牌、服裝以及諸多視覺系統的設計上,都展現出這項源自于希臘,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歡迎的運動項目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的大趨勢。2016年的中國馬拉松,諸多出色的賽事都顯示出這一特點。
北京馬拉松從天安門起跑,跑向鳥巢和水立方之間的奧林匹克景觀大道,42多公里的賽道,將千年古都和奧運城市的特色濃縮,成為眾多中國跑者的首選賽事。騰沖國際半程馬拉松雖然僅舉辦到第二屆,但其將翡翠融入獎牌設計,賽道穿越和順古鎮,田原風光與藍天白云下的高原,使跑者在美麗的大自然和中華悠久的文化海洋中徜徉。蘭州馬拉松沿著黃河奔跑的主題,也使其在這一年幾百場的馬拉松賽事中,價值獨特。
升級版的中國馬拉松,對賽事組織者的綜合能力要求也在升級。據悉,一項全程馬拉松賽事,是涉及城市運營保障、賽道選擇、市場開發、賽事組織、志愿者、賽事醫療急救、安全、食宿交通等上千個細節的系統工程,是對舉辦城市綜合能力的應急動員和考驗,更是對組織者能力的檢驗,還是對舉辦城市全民健身發出的動員令。
歷經三十多年時光檢驗的北京馬拉松,以及崛起速度驚人的廈門馬拉松等國際田聯金標賽事,是中國馬拉松的孵化器。北京奧運會、北京田徑世錦賽馬拉松項目的高水平組織,也為中國井噴時代的馬拉松留下了一流的賽事組織標準、模版以及人才。
。玻埃保赌,中國田徑協會積極謀劃,多地調研后,在北京、蘭州等地進行研討和頂層設計。在上海、廈門等地相繼舉辦多期馬拉松競賽組織管理培訓,從賽事組織、傳播推廣、安全保障等方面,對從業者進行系統培訓,升級的步子堅實有力。
升級版的中國馬拉松,更需要每一個跑者進行升級,跑者自身需要擁有健康的馬拉松理念。馬拉松等路跑運動雖然參與門檻低,但要真正投身其中,需要有科學、健康的理念,需要每一個跑者解決為何而跑、如何跑等一系列問題。跑者對自己身心有著科學了解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合理參賽,訓練、裝備、賽后恢復、生活方式等都需要與之相匹配,健康、持久參與其中,享受到這項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升級版的中國馬拉松,正在培育著中國體育產業的龍頭項目。井噴時代的中國馬拉松,給賽事組織、裝備、培訓、運動恢復、營養補給等體育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已初步形成了以其為核心,整合休閑旅游、人文景觀等產業要素的大文化、大健康產業鏈,成為健康中國的有力抓手。
升級版的中國馬拉松,還成為開闊中國人視野、增強民族自信心的有效載體。越來越多通過國內馬拉松洗禮的中國跑者,出現在柏林、芝加哥、紐約、東京、倫敦等世界一流馬拉松賽場上,展現了全新一代中國人自信、積極、健康的形象。同時,以燦爛中華文化為依托、秀美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為載體打造的許多中國馬拉松賽事,同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界跑者。跑者們用腳步丈量世界和中國,用五官感知多姿多彩的中國和世界。
井噴時代的中國馬拉松,盡管仍然要面臨著許多的挑戰,但其蘊含的巨大的正能量,無疑將使得這項運動的明天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