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將啟動建設3個專科醫聯體;開建1個市級臨床會診中心、4個醫技會診中心;力爭讓慢病患者社區簽約率達到90%…… 1月9日,記者從市衛計委召開的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現場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了由50家核心醫院、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組成的53個區域醫 聯體,基本覆蓋了全市服務人群。至此,本市形成了以醫聯體為主體的分級診療格局。
慢病患者社區
簽約率今年須達90%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這四種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威脅居民健康、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讓更多的慢病患者回到社區,讓 社區醫生將慢病患者管理起來,是分級診療的重要組成內容。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說,目前本市這四種慢病患者的社區簽約率達到了70%,今年將逐步提升簽約 率,力爭讓慢病患者社區簽約率達到90%。
為了留住基層衛生人才,本市改善了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待遇。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起,本市將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總量上浮20%,同時提高了 鄉村醫生待遇,每月工資從1600元提高至3500元,山區、半山區人員另有補貼。另外,采取支持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政策,明確大醫院下基層的醫生給予本院 同期同職級醫生的同等待遇,政府適當予以補助。社區返聘的高級職稱退休醫生的待遇每個工作日不低于200元。
社區用藥目錄與大醫院不一樣,導致很多慢病患者還要跑到大醫院去開藥。為此,本市啟動了基層與大醫院藥品銜接工作,將通過“一個平臺、上下聯 動”的舉措來統一大醫院與社區的藥品采購目錄;同時以試點方式,對上述四類疾病穩定期105種常用藥品下放社區使用,醫保予以報銷。今年本市還將落實社區 就診長處方工作。對在社區進行四類慢病穩定期治療且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開具最長不超過2個月量的藥品。
心血管疾病
專科醫聯體今年將建
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說,今年將繼續建設專科醫聯體,解決疑難、復雜、危重病等患者的治療問題。目前本市已經建立了兒科醫聯體、骨科醫聯體和婦產 等專科醫聯體。今年,本市還將建設心血管疾病、創傷、神經內外科疾病等專科醫聯體。其中,心血管疾病醫聯體的牽頭醫院為安貞醫院、阜外醫院;創傷疾病專科 醫聯體的牽頭醫院為人民醫院;神經疾病牽頭醫院為宣武醫院、天壇醫院等。
縱向醫聯體對綜合性、常見性疾病患者按復雜程度轉診,但縱向醫聯體的核心醫院,不可能學科很齊全,總有不足之處。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處長路明舉例說,有了神經外科疾病這個專科醫聯體,全市53個醫聯體一旦遇到神經外科的病人,都可以直接轉診到天壇醫院。
市級會診中心
幫助基層遠程出診斷
市衛計委透露,今年年底前將建立1個多平臺的市級臨床會診中心和影像、血液檢測、病理診斷、心電診斷4個多平臺的市級醫技會診中心,向全市醫聯體開放使用。
談及市級醫技會診中心平臺,路明表示,這主要是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相關的檢查及診斷服務,使患者及時得到合理的治療,避免不必要的上轉。而臨床會診中心則是對診療方案進行分析。“簡單來說就是下級做診療,上級出診斷;上級出方案,下級做治療。”
記者了解到,一般基層醫療機構在檢查過程中,往往缺乏診斷能力。有了該會診平臺,基層醫療機構在接診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可直接通過信息手段進 行綜合會診,對診療方案進行分析。現在也有很多基層醫療機構不再設診斷醫生,而是將報告直接傳至上級醫療機構,根據其所出的診療方案進行治療。
個案追訪
簽約家庭醫生糖尿病患者及時轉診
本市目前的醫聯體多數為松散型,但在西城區,各個社區衛生中心都與上級醫院建成了緊密型醫聯體。醫院和社區中心同一法人,中心主任為醫院領導班 子成員,實現了人才與資源的共享。上級主管區屬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負責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對接和統籌,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9日一早,記者在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遇到了家住月壇社區的63歲的韓大爺。韓大爺患有高血壓,需要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訪監測。只見他拿 醫保卡到掛號處一刷,系統自動分診找到了他的家庭醫生——周文利大夫。同時,周大夫的電腦上也彈出一個小窗口,提示預約患者到了。如此貼心的互動,全都源 自韓大爺簽約了周文利大夫的全科家庭醫生團隊。
2016年11月,在定期隨訪中周文利大夫發現,韓大爺出現口干、多飲的情況。監測后發現他餐后血糖高出正常值很多。
周文利推測,韓大爺可能是新發二級糖尿病,當即與醫聯體內的核心醫院復興醫院取得聯系,確定醫院有病床后,在轉診系統里介紹了韓大爺的病情。韓大爺拿著社區開具的轉診單,當天便順利住進復興醫院內分泌科病房。
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降糖,韓大爺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帶著復興醫院的出院指導回了家,定期到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隨訪監測。
“住院的時候醫生告訴我,如果我沒有及時來院治療,很可能就失去自理能力了。”韓大爺對這次轉診非常滿意,也成了周大夫的忠實患者。“以前我總以為社區醫生就是管開藥,現在才知道咱社區醫生的醫術一點也不差。”
“在我們的社區全科醫生手中,區域的區屬醫院和三級醫院都留了固定的號源,遇到情況緊急的患者可即時轉診,這都屬于訂制的專屬優先服務。”西城 區衛計委主任安學軍介紹,西城區還推動了家庭醫生與老孕病殘等重點人群的簽約。目前,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已經達到了91.5%。西城區衛計委給家庭 醫生配備可以隨身攜帶的移動智能服務箱,可以在現場為服務對象量血壓、測血糖、做心電圖。所有的數據可以實時上傳到社區中心的網站,實時更新服務對象的健 康數據。此外,在西城區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基層全科醫生的身后都有一批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導師”,所有全科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直接轉到專屬“導 師”那里,真正實現精準轉診。
9日的現場會上,相關負責人提出,今年全市每個區必須拿出兩至三個社區,開展西城區模式的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試點,通過統一組織構架,實現管理一體化、基本醫療一體化、公共衛生一體化,切實提升基層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