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井噴的中國馬拉松啟動全新大滿貫時代

2017-04-3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

 邁入井噴時代的中國馬拉松,墻里開花內外香。4月底,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的高管云集北京,聚焦中國的馬拉松。他們所在的聯盟與萬達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用2至3年時間,讓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在中國落地。

  世界第七個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有可能從現有的中國的馬拉松優質賽事中脫穎而出,究竟是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還是廈門馬拉松,或是殺出的一匹“黑馬”……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頂級賽事高管眼中的大滿貫和中國馬拉松

  4月26日,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和其旗下六大馬拉松賽事的高管們,在北京與中外記者進行了一場關于中國馬拉松的對話。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提供的數據,中國馬拉松及路跑賽事近年來進入井噴時代。去年在中國田徑協會備案的賽事超過300場,今年這一數字有望超過400場,到2020年超過800場,參賽人次超過1000萬。

  熱情的中國跑者們,還跑向了世界。六大滿貫賽事盡管名額緊張,但每年都吸引了數以千計的中國跑者前去參賽。而中國馬拉松這些年來的爆發式發展,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芝加哥馬拉松執行賽事總監品科西透露,今年的比賽通過抽簽等方式吸引了550名左右的中國人前去參賽。針對參與的中國跑者數量日益增多,以及中國觀眾對賽事的關注,組委會在設計線路時特地設計經過唐人街。

  東京馬拉松賽事總監早野透露,東京馬拉松去年有6400個海外跑者名額,其中有1000名中國跑者,中國跑者的數量排在這項賽事海外參賽者第二位。

  談及大滿貫賽事的特色,紐約馬拉松賽事總監卡西亞介紹,多年經驗的積累,使得大滿貫賽事運營團隊非常出色,舉辦城市進行經驗共享,互相幫助,幫 助彼此把比賽辦得更好。大滿貫賽事對舉辦城市是很好的宣傳機會。因為每次比賽的直播和曝光率都非常高,賽事運營的重點是要確保比賽是完美的,讓參賽者和觀 眾有非常好的體驗和感受。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總經理哈德茲馬認為,中國非常擅長辦世界一級的賽事。“我來中國很多次,看過中國很多非常棒、非常國際化、非常一流的賽 事,所以非常期待大家可以來中國辦馬拉松,把世界大滿貫辦得非常好。大滿貫聯盟建立的標準和目標就是把馬拉松這項賽事帶到全球,讓更多人可以受到運動的鼓 勵和鼓舞,來到中國可以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

  大滿貫賽事落戶中國步伐加快的幕后推手

  隨著萬達集團與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簽訂協議,馬拉松大滿貫賽事落戶中國的步伐正在加快。根據雙方協議,未來10年,萬達計劃在亞太地區舉辦3 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其中在中國的一站賽事將成為首個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大滿貫賽事,填補中國馬拉松運動缺乏世界頂級賽事的空白。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成立于2006年,包括東京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6站大滿貫賽事以及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和夏季奧運會馬拉松。

  2016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每站比賽都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馬拉松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賽,6站賽事全馬參賽人數累計達23萬人次,現場觀眾 累計超過650萬人次,無論賽事組織水平、關注程度、參賽人數、比賽成績、完賽人數均位于世界馬拉松比賽的最高水平。正因為如此,要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 賽事須經過長期嚴格審核,因為標準極高,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成立11年來僅有東京馬拉松新增成為大滿貫賽事。

  中國擁有眾多城市馬拉松賽事,但缺乏標志性的世界級馬拉松賽事。此次萬達獲得在中國舉辦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的獨家權益,將與世界馬拉松大滿貫 聯盟共同在中國選擇某個一線城市舉辦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推動中國馬拉松運動朝更高水平發展,同時大幅提升舉辦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哈德茲馬表示:聯盟一直致力于馬拉松運動在全球的推廣,希望通過此次與中國方面的合作,為亞洲地區的馬拉松運動發展貢獻力量。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萬達計劃用2至3年時間,讓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在中國落地,為中國體育增加新的世界級品牌,讓中國跑友不用出國就能參加與東京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同等水平的馬拉松大滿貫。

  大滿貫的到來啟動全新時代

  《領跑者》雜志出版人譚杰不僅是位資深的媒體人,同時還是一位酷愛跑步的馬拉松業余選手。他不僅通過雜志傳送著馬拉松文化和正能量,還親身實踐,目前他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完成了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的跑者之一。

  譚杰認為,中國馬拉松與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互相需要。但相比之下,似乎中國馬拉松龐大的市場更具吸引力。目前已有的這些大滿貫賽事與中國馬拉 松之間最大的不同,是收入模式上的,這些大滿貫賽事的主要收入來自報名費,最高是紐約馬拉松,300美元(約合2067元人民幣)以上;最便宜的是柏林, 也接近1000人民幣,不含參賽T恤。

  譚杰認為,中國馬拉松最健康的發展之路,就是由跑者為賽事服務買單,而不是過分依靠贊助商和政府投入。如果加入大滿貫行列后,能夠使中國最頂尖的某個馬拉松率先走出現有收入模式,并帶動國內各大賽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經營,才是最大的收獲。

  湛廬文化出版人陳曉暉也是一位完成了世界六大滿貫的跑者,在他眼中,大滿貫時代的到來,對于中國的馬拉松來講一定是有益無害的。因為大滿貫比賽 有一系列的組織標準,加入其中能迅速和世界頂級賽事接軌,“可以打開你的眼界,讓受眾知道世界級的馬拉松賽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狀況”。

  陳曉暉表示,隨著大滿貫比賽進入中國,我們需要回歸跑步本來的要義,它是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跑步不是為了比賽,不是為了炫耀,或者說也不僅僅 是為了挑戰自我,當每一個人把跑步、運動當作了跟吃飯、喝水一樣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事,當每一個跑步的人,把健康、科學、長久時刻放在心中的時候,有沒有 大滿貫比賽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

  “丁丁”是業余跑者圈里頗有影響力的人,他不僅致力于科學跑步,其創辦的自媒體也頗具影響力。對于馬拉松大滿貫落戶中國,他認為這將是雙贏的選 擇。馬拉松大滿貫的到來,相當于姚明之于中國籃球、丁俊暉之于中國斯諾克等巨星對這些運動項目推進的價值,一定會大大促進這項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目 前,指望中國馬拉松擁有類似姚明這樣的超級明星不太可能,但擁有一個世界大滿貫賽事倒是有可能的。剛剛過溫飽階段的中國馬拉松,需要一個大滿貫賽事來引領 與帶動。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總裁張慶認為,馬拉松大滿貫賽事帶來的不僅僅是名頭上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能快速提升馬拉松的賽事運營水平,改善跑者的體驗。大滿貫聯盟將更高運營水平等理念帶入中國,對于推動中國馬拉松發展有益。

  資深跑者、新浪副總裁魏江雷認為,中國田協和亞洲田聯已在醞釀亞洲馬拉松大滿貫。大滿貫賽事是基于城市人文特點和賽事組織能力的高水平馬拉松賽 事,除了組織水平和競賽水平高,還有結合當地特色的公益項目,這點是其他賽事很難復制的。中國缺的不是大滿貫賽事的稱謂,而是需要大滿貫所代表的最高水 平,尤其是對跑者和贊助商等服務的高水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