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解剖模型。
全球最強“光環”——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將落戶懷柔科學城,建成后將極大推動新材料、醫藥等領域的發展。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近日獲批,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將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形成原始創新的高地。
擬用6年建成全球最大光源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亮度比目前世界最大的瑞士光源高10倍,比美國光源高70倍,昨天,在懷柔科學城的巨大沙盤旁,工作人員指著雁棲湖東側一個閃耀藍光的圓環介紹道。
他說,這個直徑700米的建筑,將成為北京的新地標。它是目前全球規劃中最大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類似于X光射線,亮度要強得多,能讓科研人 員把微觀世界看得更透、更細。”他表示,光源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新材料、制藥等領域至關重要。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可以診斷飛機機翼的老化程度,為飛 機維護提供“診斷書”。
“光環”力爭2018年動工,預計2024年建成。
除“光環”外,這里還有已建成的全球最大風洞實驗室、世上最大的高速列車模型試驗平臺,規劃建設中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三大科學城懷柔重“突破”
5月底,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批復《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同意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繼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后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按照規劃,到2020年,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成效將初步顯現;到2030年,將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不斷推進中,取得了實質成效,“三城一區”建設成為北京創新發展的主平臺。
這位負責人表示,與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相比,懷柔科學城的定位更為注重“突破”。這里部署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核心任務是建設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是基礎科學研究一重要載體。
■ 鏈接
科學城“一核四區” 8000余師生已入駐
根據規劃,懷柔科學城將按照“一核四區”進行空間功能布局,總規劃面積約為41.2平方公里。
核心區位于懷柔科學城中部,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外,還 有位于懷柔科學城北部、規劃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的科學教育區。這里將主要依托中國科學院大學打造,目前已有8000多名師生入駐,另外101中學懷柔 校區、北京實驗二小懷柔分校已建成,國科大附中正在籌建中;科研轉化區,則將主要依托雁棲經濟開發區和中關村懷柔園來打造,目前入駐中科院12個研究所的 22個項目,其中15個已投入運營,其中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納米科技創新基地。
綜合服務配套區,位于懷柔科學城西部,將依托雁棲小鎮等大型社區資源組團打造綜合配套服務功能區;生態保障區,位于懷柔科學城東部,將依托“三河一濕地”,打造綠色景觀及生態保障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