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透露,京津冀發展指數最新顯示:北京總體最強,天津支撐力增長迅猛,河北輻射力快速上升。另外,京津冀地區北京企業對外投資額占比達七成以上,現代服務企業數量超過地區總量的一半。
藍皮書指出,在發展指數方面,本研究采用了五個一級指標——支撐力、驅動力、創新力、凝聚力和輻射力,二級指標共計33個。從總體發展水平來看,北京核心地位穩固,津冀差距呈縮小趨勢,2015年北京的綜合指數得分處于80以上,大幅領先于津冀;從支撐力來看,北京實力最強,天津增長迅猛;從驅動力來看,北京領先但增速下降,河北與京津差距較大;從創新力來看,北京創新優勢明顯,津冀創新力有所提升;從凝聚力來看,北京呈下降態勢,天津平穩上升,河北明顯不足;從輻射力來看,北京輻射力最強,河北快速上升,天津有待提升。
藍皮書指出,2015年北京凝聚力指數得分(86.79),遠高于津冀(56.49和42.98)。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以中關村園區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園區在天津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天津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另外,北京“控增量,調存量”的疏解策略使得部分人才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出現外溢現象,加之天津的公共服務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居民收入的改善,使得天津的凝聚力得到明顯提升。
從企業對外投資金額來看,北京總體占比水平最高,天津居于第二位,河北相對靠后。2000年京津冀三地企業對外投資金額分別為1925.41億元、306.96億元、59.52億元,2015年三地企業對外投資金額分別上升至21035.00億元、453.27億元和1043.24億元。整體來看,2000年至2015年,京津冀三地在企業對外投資方面平均占比分別約為79%、14%、7%。北京資本的外溢效應顯著。
2015年京津冀三地現代服務業企業數量分別為1112823家、263944家、534058家,分別是其2000年的18.69倍、16.42倍和21.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