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天文館等單位制作的3D科普影片《奔向月球》28日在北京首映。影片采用真實官方數據和探測器實拍畫面,全面介紹我國月球探測計劃的“探月”“登月”“駐月”三階段。
“從神話傳說到探月工程,我國自古便有飛天逐月的夢想……”影片伊始,古色古香的3D影像把觀眾帶回國人探月的歷史記憶中。橫貫東西的對比介紹,展示了我國加入全球“探月俱樂部”后,取得的一項項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月溪是以科學家名字命名,月海的名字則更有詩意”“嫦娥四號將是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將以‘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這些有趣的探月小知識都將在影片中一一介紹。
據了解,我國探月工程分“探月”“登月”“駐月”三個階段。在探月過程中,嫦娥一號與二號參與“繞月”工程,嫦娥三號與四號主要攻克“落月”難題,而嫦娥五號將首次嘗試從月面取回樣本并返回地球。
“探月工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涵蓋在這30分鐘的影片內。”北京天文館副館長景海榮介紹,用“視覺大片”展現“航天大事”具有較強的科普意義,在介紹我國探月偉大成就的同時也宣告國家探索宇宙的決心和實力。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需要科普工作,而科普工作要向大眾傳達探月工程的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歐陽自遠說:“一方面,科學家們要扎扎實實地做好探月工作,實現航天強國的目標;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通過探月工程帶動一大批新興技術發展,更好服務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