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等級性考試計入高考成績

2017-07-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今年秋季學期,本市高考綜合改革進入實施階段。昨天,市教委連續公布兩份高考綜合改革配套文件,其中包括《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對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出具體規定。

  新高一,將體驗一種全新的考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種考試分合格性與等級性兩種。

  今年9月起,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末,學生將首次參加合格性考試,等級性考試則是高三第二學期由全市統一舉行。2020年,今年的高一新生將參加新高考,屆時不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將不再是現在的“3+綜合”。市教委介紹,學生等級性考試和合格性考試所有科目成績提供給招生高校使用。等級性考試成績當年有效,計入高考總成績方式另行制定。

  2020年起,市屬高校還將探索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學業水平考試】

  6門等級性考試全市統考

  考生6選3 記入高考成績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13門科目,分為等級性考試和合格性考試。

  ■等級性考試

  考試時間:高三第二學期

  卷面滿分:100分(根據原始分劃定五個等級,由高到低為A、B、C、D、E)

  考試科目: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選3)

  考試類型:全市統考

  等級性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考試內容為必修和選修Ⅰ課程。與“新高考”直接相關的等級性考試,每學年組織1次,僅限當年本市統一高考的考生參加。

  高等院校可根據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6門考試科目中,自主提出指定選考科目,并提前向社會公布。對于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報考該校時無科目限制。考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等級性考試中自主選擇參加3門科目考試。

  等級性考試成績不能跨省認定。外省轉入本市的高中學生可持轉出省份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出具的考試成績證明到北京教育考試院申請相應科目成績合格認定。

  ■合格性考試

  考試時間:每學年考2次

  卷面滿分:100分(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考試類型:全市統考+各區組織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達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畢業的必要條件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

  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首次參加合格性考試時間為高一第二學期末。其中,體育與健康合格性考試安排在高三第二學期,藝術(音樂、美術)合格性考試安排在高三第一學期末。其余11門科目合格性考試每學年組織2次,分別安排在每學期期末。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必修課程后即可參加合格性考試,做到隨教、隨考、隨清。

  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科目合格性考試由全市統一組織。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4門科目合格性考試由各區教委根據市級要求組織實施。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每門科目合格性考試卷面滿分100分。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合格性考試依據學生平時表現和綜合測評確定成績;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合格性考試依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確定成績。具體辦法由各區教委依據市級有關要求制定,報市教委備案。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卷面成績60分(含)以上為合格。

  當次考試不合格,可參加以后學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試,全市不單獨組織補考。

  參加高考的考生,語文、數學、外語每門科目統一高考成績達到一定標準可認定相應科目合格。

  高中離校兩年內以社會人員身份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合格且符合其他畢業條件的可補發高中畢業證書,兩年以上不再補發高中畢業證書。

  市教委將對學業水平考試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命題、閱卷、考務等方面的經費投入及人員配置。按計劃,本市建立命題人員資格標準和命題專家庫,委托專業命題機構組織市級組考科目命題。

  同時,各學校要落實課程方案,開足開齊各門課程,加強學生生涯指導,調整教學組織方式,滿足學生選課需求。今年暑假,不少學校就將提前進行教師相關培訓。

  市教委明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

  市屬高校將試點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

  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也將納入高校錄取參考。

  昨天發布的文件提到,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五方面。從2020年起,市屬高校將率先試點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

  ■學校每學期公示事實材料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中及時、客觀記錄反映學生綜合素質主要方面的具體活動,收集相關事實材料。

  學校每學期對計劃提交給高校的事實材料和活動記錄進行審核,并通過“綜評平臺”在校內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經審核、公示無異議,學校在“綜評平臺”確認。

  每年,區教委抽查學校比例不少于25%。

  學生、家長、教師等如對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內容存有異議,可向學校舉報或申訴,學校及時將審核結果告知舉報人或申訴人。

  ■參觀博物館納入綜合素質記錄

  文件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列出了5方面的記錄重點。比如思想品德,將重點記錄學生參與黨團活動、“一十百千工程”、專題教育活動、公益活動與志愿服務等活動的內容、次數、持續時間及收獲等。

  今年高考入題的博物館,也將成為學生素質評價的記錄內容。在社會實踐中,將重點記錄學生參加技術課程實習、游學、到社會大課堂實踐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科技館、企業、社區等社會場所開展參與實踐活動的內容、次數、持續時間及收獲等。

  ■高校可自定綜合素質評價辦法

  市教委介紹,學校要指導學生做好成長記錄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和正視自身優缺點,做好生涯規劃。

  同時,這些大數據將為改進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相關高校也要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方向,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從2020年起,本市將在市屬高校探索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