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上半年本市非公企業利潤增45%

2017-09-0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日前,記者從市工商聯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非公單位2.3萬家,實現營業收入26503.8億元,同比增長10.9%;創造利潤 2120.6億元,同比增長45%;吸納就業382萬人,同比增長1.3%。非公經濟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中發揮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

  “當你走在北京的胡同里,會感受到一種天然的平靜。”北京陽光嘉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甄軍對這些記錄著這座古都歷史的“活化石”有一種發自內心 的熱愛,正是這份熱愛指引著他把“保護胡同肌理、發展胡同文化、繁榮胡同產業”的夢想融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之中。

  十年前,東城區政府通過產權置換、租賃等多種方式“騰籠換鳥”,引導企業改造胡同里的舊廠房、院落,將創意產業有機植入胡同空間,在保護北京古 都風貌的前提下,探索一條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優化胡同創意生態、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的新模式。如今,雜亂無章的破敗建筑已化身成為數十家文創企業入駐的產業 園區,并晉升為“十大新京味旅游名片”。

  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在營收方面,不同非公企業登記注冊類型“多點開花”。內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66.6億元,同比增長11.9%;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29.1億元,同比增長17.7%;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708.1億元,同比增長4.1%。

  從行業來看,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非公經濟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77.0億元、776.8億元和11689.2億元,同比增長28.0%、18.1%和16.0%。

  非公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的保駕護航。去年7月,北京市出臺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工作的措施》,提出了促進 民間投資的27條具體措施。據悉,北京已大力放寬市場準入,未來5年力爭將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到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等領域,非公 經濟的成長將獲得巨大空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