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將于下月齊聚朝陽區,見證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此次獲獎者為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三位科學家,獎金各為100萬美元。此外,大獎常設的未來論壇已與朝陽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辦公地和永久會址都將設在朝陽區。
未來科學大獎是我國內地首個民間科學獎,2016年設立,頒發給上一年度在重大科學研究領域具有原創性、突破性貢獻的中青年華人科學家,設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個獎項。
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 復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作出重大貢獻。潘建偉和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系列量子光學方面的創新技術,包括高全同性單光子源、超高亮度 多光子糾纏源、獨立光子間的量子干涉、線性光學量子邏輯操作等,利用基于光纖和可信中繼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城域和城際范圍的安全量子通信,利用基于衛星和 自由空間平臺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洲際尺度的實用化的量子通信。許晨陽在代數幾何學上作出了深刻貢獻,特別是在雙有理幾何與奇點及其對偶復形的拓撲結構上取 得了卓越的成績。
10月29日,將在朝陽區舉辦頒獎典禮。屆時,將有40位科學家為其見證并發表專題演講,包括來自斯坦福、康奈爾、麻省理工等全球知名高校的頂尖學者。
獲獎者的獎金各為100萬美元,全部來自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捐贈。由丁健、沈南鵬、李彥宏、丁磊、馬化騰、張磊、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等共同發起捐贈,并組建了未來科學大獎資金池。
為了保證公平公正,捐贈人完全不參與獲獎者的提名和評審,只有頂尖科學家才是獎項把關者。評選過程借鑒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等著名科學獎項的評選程序,由丁洪、李凱、饒毅等組成科學委員會進行評審。
未來科學大獎還常設未來論壇,是由科學界、教育界、互聯網界、投資界人士共同發起的創新公益組織,每月邀請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舉辦講座,聚焦物 理、數學、化學、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今年1月,未來論壇正式落戶朝陽區,今后還將在朝陽區建立永久會址,匯聚科研、產業、資本等跨界資 源,打造集科普交流、前沿科技信息交流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端科技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