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清華科技園四招推動文化科技融合

2017-10-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為文創領域專門打造一個孵化器;為文創專業籌建專門的投資基金;遍布全國的103家孵化基地助北京文化科技產業走出去;將最新科技成果和世人急需的“幸福文化”融合起來,打造幸福科技實驗室……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大學科技園之一,清華科技園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近年來接連出招,推動文化和科技相融合,把北京“文化”和“科技”兩張名片傳遞出去。

  打造文創領域孵化器

  今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臺名為“西施”的機器人吸引了眾多目光。“她”融文化與科技為一體,代表了當前國內最先進的機器人制造水平和智能應用技術。而打造“她”的,是一家名為甘為樂博的創業企業。

  “C-Lab”是清華大學文創院、清華科技園啟迪之星孵化器和啟迪科技城集團聯合發起設立的啟迪文創孵化平臺,自今年初成立以來,已經幫助包括甘為樂博在內的20多家企業對接發展資源。

  “我們不缺科技,但北京的兩大優勢——科技和文化,如果融合起來會更有力量。”清華科技園創始人、啟迪控股榮譽董事長梅萌表示,文創孵化器的目標是辦成有文化品位的孵化器,用更多高質量的文創產品向世人傳遞快樂與活力,為感知幸福提供更多可能。清華大學的i.Center關注的領域更偏技術,而“C-Lab”剛好為理工、人文、社會學科相融合,跨界合作創新提供了可能。以甘為樂博為例,這家專門面向行業服務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企業,如今已推出Homedo家用智能機器人產品平臺,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引起了高度關注。

  籌建文創專業投資基金

  有了孵化器,還要有錢。在投資領域,啟迪之星目前在投企業80多家,已經設立了新能源、大數據等行業的投資基金,并正在計劃籌建文創專業的投資基金。

  清華科技園啟迪孵化器成立18年來,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與文化并行發展的樣板企業。2015年1月,在A股上市的“中文在線”就是從清華科技園走出去的優秀企業,他們以“數字傳承文明”為企業使命,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正版數字內容提供商。此外,國內領先的數字電視軟件及系統提供商“數碼視訊”、業內領先的社交媒體和內容平臺“昆侖萬維”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是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的佼佼者。

  孵化網絡助文化科技走出去

  前些天,啟迪之星濰坊孵化基地剛剛慶祝了三周歲生日,它是清華科技園啟迪之星設在京外的第一家孵化基地。清華科技園啟迪之星從2014年底開始布局遍布全國的孵化網絡,至今已建起103家,其中京津冀布局了35家。

  目前啟迪之星在北京的孵化企業有1000多家,全球孵化網絡共孵化企業3000多家,而在北京的孵化企業中,大部分都是文化融合科技創新類的企業,其中速感科技、天使智心是有代表性的兩家。

  據了解,天使智心推出的Cherub Mind助眠減壓智能眼罩、個性化心理體檢及反饋訓練系統,都是典型的將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創新產品;速感科技作為基于視覺的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國產取代進口,對視覺領域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立至今已先后完成三輪融資。

  老科技園打造新實驗室

  清華科技園始建于1994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大學科技園之一,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在北京五道口的25公頃土地上,主園區目前入駐企業超1200家,銷售收入超600億元,知識產權數量累計超過2000項,孵化培養上市企業34家,入選“千人計劃”、“海聚工程”和“高聚工程”領軍人才等80余人。

  這樣一家老資格的產業園區,仍在不斷吸收最新的文化和科技。

  一年前,世界第一個將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進行轉化的孵化平臺——清華幸福科技實驗室在這里成立。實驗室把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與生化技術、基因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各種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結合起來,目標是打造出集研究、學習、體驗、展示、孵化于一體的復合型科技創新平臺,并匯聚和推廣全球最先進的有關健康幸福科技產品,打造“幸福文化”。目前平臺正在著手準備引入一批具有創新力的幸福科技項目,通過啟迪之星進行孵化,并建立專項基金支持幸福項目和產品的投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