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衡水吸引京津投資5500億元

2017-11-2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一批京企整體搬遷 “中科院+”效應初顯

        今年9月,北京鄉屬企業實寶來公司整體搬遷冀州,新工廠面積擴大了三倍多,目前該項目1號車間主體結構完工,項目建成后有望成為衡水對接北京產業轉移的標志性工程。截至今年10月底,衡水市與京津對接合作項目已達468項,總投資5548億元,圍繞產學研進行的協同創新也不斷深化。

        京津人才“棲息地”應運而生

        數據顯示,去年衡水市地區生產總值、全部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多項指標在全省擺脫了墊底位置。截至今年10月底,衡水市與京津對接合作項目已達468項,總投資5548億元。其中,已建成投產和正在建設的項目共218個,北京威克多制衣公司、上好佳天津大湖公司等一批企業已完成整體搬遷。

        項目對接過程中,衡水市引進了京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2016年6月,衡水市與北京睿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總投資26億元的文化教育創新園;今年10月,衡水市與北大醫療集團合作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新區第一醫院。衡水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書旺表示,通過配套服務的升級改造,適應京津企業人才需求的高品質“生活圈”和“棲息地”應運而生。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設立對于衡水市經濟發展來說是雙重利好。衡水市是雄安新區的“南大門”,下一步衡水市將在北部設立100平方公里配套產業承接區,在中部設立100平方公里信息產業承接區,在南部設立100平方公里高端商務、休閑健康產業承接區。“年底石濟客專開通后,衡水將進入高鐵時代,未來我們將推動雄安高鐵、石衡滄港城際等項目建設,將我市打造成冀中南交通物流樞紐。”王書旺說。

        圍繞“中科院+”打造科技谷

        在協同發展進程中,衡水市重視引入京津重要科技創新資源,引進了以中科院為核心的京津頂尖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以建設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為引領,打造衡水科技谷。目前科技谷已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展開合作,中科院釩鈦產業全系、超臨界CO2發電裝備等一批百億元級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正在建設。

        為配合產學研進程,衡水市高新區建設了5萬平方米科技創新孵化平臺、6000平方米研發樓、5000平方米中試車間,規劃總面積2000畝、起步區占地500畝的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也已開始建設。衡水市科技局黨組書記韋文華對記者表示,未來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3年內形成千億元規模以上的綜合科技創新和轉化產值。

        在傳統產業轉型方面,“中科院+”效應初顯。衡水市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優勢與傳統化工、工程橡膠、食品、服裝等產業相結合,以綠色化、智能化、自動化、安全化為目標,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截至目前,已有79家企業率先實施創新轉型,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21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正式簽約,12個科研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京津冀創新發展和產學研合作基地,打造創新發展的引領區、開放發展的先行區。”韋文華說。

        馬上就訪

        真金白銀治水治氣治固

        近日,記者從衡水市高新區獲悉,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新區積極推進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北控水務集團、中國環境保護集團等京津大企業的合作,總投資20多億元在治水、治氣、治固方面進行項目建設。

        衡水市高新區管委會綜合辦主任袁建軍向記者介紹,高新區將建設總投資9億元的10個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項目,目前高新區內化工企業污水通過“一廠一管”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并達標排放。治氣方面,高新區建設了全長28公里的“西汽東輸”供熱管網項目,利用衡水電廠熱源對項目核心區進行集中供熱。目前項目主體管網已經竣工并向部分企業供熱。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后,每年向高新區供熱達到400萬噸,可以節省燃煤22萬噸,有效降低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替代高新區內80余臺燃氣燃煤鍋爐。治固方面,總投資10億元的生態循環產業園目前已經開工,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市區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的無害處理,同時也能夠催生出一個產值20億元規模的環保產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