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2002年環境統計年報 - 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

2005-03-23  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字體: ]

1)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
    2002年,我國在役核設施安全運行,未發生任何影響工作人員和環境的事故或事件。2002年分別開展了浙江秦山第三核電廠和江蘇田灣核電站運行前環境輻射本底調查,為評價其運行后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提供了依據。
    2002年度秦山核電基地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為83.1~106.0nGy/h,平均值為92.8±9.7nGy/h,與秦山核電廠運行前該地區的本底值92.5±20.5nGy/h在同一水平;廣東大亞灣核電廠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為106.1~150.0  nGy/h,平均值為118.4±15.2 nGy/h,與大亞灣核電廠運行前該地區的本底值117.7±12.4nGy/h在同一水平。
2002年,在大亞灣核電廠、嶺澳核電廠周圍部分海水監測點,可監測到3H和58Co,其他環境各種介質中,均未檢出核電廠排放放射性核素濃度的升高。在秦山核電廠周圍個別海水監測點檢出3H濃度升高,但其全年液態流出物累計氚排放量仍低于管理目標值,沒有對周圍海域形成氚污染。
2) 輻射環境監督管理
    北京、陜西、浙江、江蘇、福建、山西、山東、黑龍江等省的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為51.5~96.7 nGy/h ,與這些地區在全國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時的測量值50.3~92.3nGy/h完全一致;其他地區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為93.9~107.0nGy/h,若扣除各地宇宙射線的貢獻,其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也與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時的測量值一致。長江、黃河、松花江總α、總β放射性比活度與歷年監測結果基本一致,238U、232Th、226Ra、40K、90Sr、137Cs的含量與全國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時的測量值基本一致。北京、河北、黑龍江、新疆、包頭等省市空氣中氡濃度為28.2~66.5Bq/m3,與歷年監測結果基本一致。
3) 放射性廢物監督管理
   2002年,全國各輻射環境監督站對轄區內城市放射性廢物暫存庫庫區及其周圍環境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庫區及其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大氣氣溶膠、水、土壤和農作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與其他環境無顯著差異,在同一水平。
4)電磁輻射污染源
   2002年全國各輻射環境監督站對部分電磁輻射污染源監測結果表明:移動通信基站,除個別基站樓頂平臺電磁輻射水平超過有關標準外,其周圍居民室內或辦公室內等環境敏感點的電磁輻射水平均符合國家標準;高壓輸變電工程,部分220kV和 500kV高壓輸電線周圍環境電磁場水平超過國家規定限值,個別點位工頻電場強度超限值約2倍;部分廣播電視發射臺,其周圍距天線較近的敏感點電磁輻射水平超過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規定的限值。雖然電磁輻射污染源呈迅猛增長之勢,局部環境存在超標現象,但總體上電磁輻射環境質量仍然較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