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利用太陽能海水變飲用水 南京專家看好應用前景

2006-05-19  來源:龍虎網
[字體: ]

  【龍虎網報道】一方面地球上并不缺水,一方面又是淡水資源日益枯竭。怎樣把豐富的海洋咸水淡化為可飲用的水源,同時又不犧牲能源?記者從河海大學新能源研究開發院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張耀明院土和該院高工鄒寧宇等專家共同研制的太陽能加熱裝置,能夠作為海水淡化裝置中清潔、無污染的能源。

  鄒寧宇說,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覆蓋著水,但是,水量中97%是又苦又咸無法使用的海水。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實際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總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屬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江、河、湖泊、水庫和淺地層中的淡水只有約0. 007%。

  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從20世紀50年代以后,海水淡化技術得到加速發展,在已經開發的二十多種淡化技術中,蒸餾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其主要目的就是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但這些都是用電、煤等能源為代價換取水源。

  鄒寧宇告訴記者,海水淡化不能犧牲別的能源。傳統的太陽能利用可能只是照明和加熱,但河海大學和南京玻纖院科技人員經過研究,利用了可以讓太陽光固定的“定日鏡”和轉變電能的“集熱器”,讓海水處于沸騰狀態,蒸餾出其中的淡水,而這樣產出的水已經可以直接飲用。

  對于應用前景,鄒寧宇很有信心,他說這種利用可再生資源淡化海水的工藝,實際上就是大自然中太陽加熱海水—產生風雨雷電—滋潤萬物的過程,是最經濟的拯救環境的新生態環保技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