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劉歡談"唱片已死":稿酬太低 音樂人被榨干

2012-05-02  來源:北京晨報
[字體: ]

  劉歡,不喜曝光,不愛受訪,自稱習慣過著閑云野鶴般的懶散生活。然而,此次操刀大型古裝劇《甄嬛傳》的全部音樂,歷時三個多月,全情投入、心無旁騖。不僅把全部劇集通看三遍,創作期間還曾到橫店探班拍攝現場。

    劉歡如此花費心力只因導演鄭曉龍,二人的交情要上溯到1993年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劉歡透露,“我很多年不干這事兒了(不幫電視劇做音樂),這次純粹是因為和曉龍導演的私交被拉上了‘賊船’。”對于劉歡這樣量級的樂壇人物,現在選擇去做某件事都以“值得”和“交情”為先,“經濟考量”次之,因此劉歡現在做的好多事兒都是從興趣出發。而對于國產劇投資方普遍輕視甚至忽視原創音樂的現象,劉歡既表示可以理解,但同時也不無擔憂。

    二次合作:無法拒絕

    北京晨報:鄭導是怎么說服你的?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劉歡:他找我,我無法拒絕。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時我們第一次合作,這么多年的交情,鄭導對我很信任,我也很相信他的作品,如果是好片子,值得給它添把火。而且現在大家一談流行音樂,動不動就是歌曲,我覺得可以在音樂方面做點事。

    鄭導的前期工作很到位,故事處理得特別好。其實像這類電視劇很容易注水的,別人一拍指不定水成什么樣呢。鄭導現在壓縮到70多集,除了中間有一部分是王爺和甄嬛的抒情戲,前20多集和后20多集劇情緊湊到我加音樂時根本沒有匝口。比如轉場時,本應該能用音樂銜接,結果連這個間隙都沒有。

    北京晨報:這部戲在音樂方面最難解決的是什么?

    劉歡:做插曲時在美國,還沒看過全部劇集,但有幾首插曲需要提前介入,因為拍的時候有些鏡頭演員要對口型。像《菩薩蠻》、《采蓮》等必須先寫出來,不然演員不知道唱什么。再回來做音樂時,整部戲看了三遍,做之前看了一遍,然后70多集的音樂,我是一集集放上去,最后放完又跑了一遍。那三個月專心于此,其他什么事兒都沒干。

    最難解決的算是畫面的伴奏。比如她(某嬪妃)彈奏古琴,他(果郡王)吹笛兒,這倆樂器你做音樂時得有,但只有這倆也不行,形成不了伴奏,還得配上管弦樂,挺麻煩;還有,拍攝時演員是胡亂吹奏的,你作曲時還得對上他手部的動作。

    北京晨報:聽說你還特意到橫店去探過班?

    劉歡:去橫店呆了一兩天,因為設計音樂要把音樂的風格弄得跟場景的空間感一致,比如音樂弄大了,但它屋子沒那么大,聽起來就會有間離感;大殿很寬敞,但音樂寫得很小,空間感也有問題。

    北京晨報:《北京人在紐約》的創作過程有這么耗費精力嗎?

    劉歡:那時更麻煩,我是后期介入,全劇組就我一個人沒去過紐約。他們已經拍完了,同期錄音沒法修正,不可能再做什么改動。音樂只能對著成片的可能性去做。每天做出一集、套一集,合適了就去錄,錄完再去貼。

    北京晨報:給你的時間比《甄嬛傳》寬裕嗎?

    劉歡:原本打算11月播,我覺得三四個月挺寬裕,但是《北京人在紐約》的總贊助商是個汽水品牌,廠家希望在夏天播。播出提前后,不到一個月我完成幾十條音樂,7首歌。如果再多一個月要精致很多。

    主題曲傳唱:不如從前

    北京晨報:這次的主題曲不及《少年壯志不言愁》、《千萬次的問》、《好漢歌》等傳唱度?

    劉歡:我自己做的時候就想到了,但不想去考慮。做影視音樂,首先要跟作品內容和風格貼合,一致了才能相得益彰,我不想觀眾有跳躍感。如果大家真是喜歡,難點也會去學。如果一開始就想著傳唱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北京晨報:上世紀90年代,歌手演唱影視劇主題曲的現象很普遍,現在為什么唱的人和流傳的歌越來越少了?

    劉歡:原因很復雜,第一,劇組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很大;第二,媒體很分散,大家著眼點多;第三,現在電視臺播放片子都是掐頭去尾,毫不留情地貼上廣告,以前聲音還保留,主題曲也能聽到;第四,現在電視劇題材太豐富,量也大,影視歌曲都跟抒情戲相關,像警匪題材寫歌就比較難。

    北京晨報:你提到畫面和音樂不搭,這種現象在國產劇中普遍嗎?

    劉歡:普遍,拍的時候沒音樂,做后期時又不考慮,觀眾看的時候特別痛苦,演員在里面彈的琴、吹的笛,手全都對不上,一看哪也不挨著。我記得有場王爺幫甄嬛過生日的戲,王爺吹著笛子出來,音樂和手都要對上,必須嚴絲合縫。

    創作音樂:稿酬太低

    北京晨報:你提到大多數劇組不愿意投入,那給音樂人的稿酬大概是多少?

    劉歡:我只能說和主演片酬差距巨大。一個一線音樂人每集稿酬大概一萬元。這個很現實,公司賣片,電視臺看的是演員和導演,不會因為歌曲去買一個劇。從經濟角度看,真搭不起這工夫。我愿意去做,跟錢沒關系,一是交情,二是值得。如果靠這個掙錢,早餓死了。

    北京晨報:現在音樂市場都不景氣,你怎么看“唱片已死,音樂還在”?

    劉歡:唱片快成笑話了。創作者費了這么大勁,正版唱片就賣幾千張,《甄嬛傳》原聲大碟首發三千張,這就是正版唱片的銷量。

    不僅僅是創作欲望。現在做音樂是要投入的,樂手、錄音棚是要付錢的,你把他們都榨干了,他們怎么弄呀。現在不是積極性的問題,是生存問題。過去說出唱片是賠本賺吆喝,現在連聲都聽不到了。

    高校任教:堅持二十年

    北京晨報:腿部手術以后休養兩年,現在恢復得怎么樣了?當時網絡上有你拄拐的照片,看似瘦了不少?

    劉歡:挺好的,那是減肥減的,有一段生活很規律。現在體重又回去了。去年有段時間在美國陪孩子,每天六點半起床做早飯,然后送孩子到學校,回家路上到健身房鍛煉,兩個月減掉18公斤。

    北京晨報:還一直堅持在對外經貿大學任教嗎?

    劉歡:是。每年三個月,我教的是西方現代音樂史。學生們是選修,他們希望多懂點,但做這個的老師越來越少,又掙不到錢。既然我能做就去做點。二十多年了,習慣了。

    北京晨報:還有個題外話,今年春晚你的歌曲有兩個話題是熱點,一是不走音,二是“淘寶體”?

    劉歡:我不淘寶,真不知道那個字(“親”)是淘寶體。那個地兒就需要一個字,有一次看新聞,好像成都交管局宣傳交通規則用的就是這個字,我以為是流行新鮮詞呢。

  ■新聞鏈接

    劉歡簽售不輸年輕偶像

    昨天,劉歡帶著《甄嬛傳》原聲專輯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辦簽售會。

    盡管劉歡實在算不上偶像派,但簽售會現場卻也得到了偶像歌手的“待遇”,“歡哥”的叫喊聲不斷。昨天,劉歡一席便裝亮相,與他一起到場的還有演唱了《甄嬛傳》中多首插曲的女歌手姚貝娜。劉歡一出現,便引起一陣騷動,大家紛紛掏出相機、手機拍照,閃光燈狂閃的架勢一點也不輸于年輕偶像歌手。

    盡管劉歡謙虛地說《甄嬛傳》的原聲專輯制作倉促,但現場購買專輯的歌迷卻對劉歡的作品評價頗高,稱他的音樂最能打動人心。由于“歡哥”近年來鮮有類似簽售會舉行,所以不少歌迷簽名后,還要求合影。劉歡近幾日的出鏡率頗高,上周六在高曉松音樂會上他解開發辮狂甩頭發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劉歡昨天笑稱自己當時確實有點“瘋”,“不過是情之所至,《好風長吟》這首歌會讓演唱者情緒高漲。”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劉歡昨天簽售了超過一千張專輯。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