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國寶克盉、克罍回房山省親 集中展示精美銅器

2014-05-2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5月25日),在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觀眾們仔細觀看從這里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克盉(右)和克罍。

  “快30年啦,我終于又見到你們了!”在克盉(音hé)、克罍(音léi)展柜前,曾參與發掘工作的琉璃河鎮黃土坡村民范鎮權激動地說。25日 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聯盟和房山區聯合舉行了“鼎天鬲地 敬德保民——2014紀念北京建城3059周年系列活動”。從琉璃河出土、珍藏在首都博物館的國寶克盉、克罍也回到了故鄉房山。

  兩國寶將北京歷史上溯多年

  1986年,克盉、克罍出土于1193號大墓,是燕都遺址出土的最珍貴文物。

  考古專家殷瑋璋參與了兩件國寶的發掘工作,在此次活動的開幕式上談起當時的情景,須發斑白的他仍然充滿了興奮。據殷瑋璋介紹,當時的挖掘專家組發現遺址有四條墓道,形制很有意思,再三考慮之后,在1986年決定開始挖掘。

  “克盉、克罍本應該出現在墓主人的頭部上方,但燕都遺址卻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推斷,燕都遺址曾遭到盜墓,但幸運的是,克盉、克罍都沒有被盜走!”殷瑋璋的手臂激動地比劃著,F場觀眾也為國寶逃過盜墓而嘖嘖稱奇。

  經考古論證,周武王滅商之后,封召公于燕。克盉、克罍的主人“克”是召公的長子,也是實地就封的第一代燕侯。在克盉、克罍的器蓋及口沿內部鑄有兩篇43字銘文,內容是追述周成王在封“克”于燕的大封儀式上的講話、克抵達燕國接管土地和地方機構。

  據殷瑋璋介紹,克盉、克罍的出土解決了史學界關于“封燕是否在北京”的爭論,“考古發現把北京城的歷史上溯了很多年!”

  從本月25日開始,克盉、克罍連續在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展出一個月,而后送歸首都博物館繼續珍藏。

  房山集中展示精美銅器

  “3059年前,北京歷史上第一座城池‘燕都’開啟了北京建城的真正開端。房山琉璃河也被稱為‘北京城’的發源地,”房山區文化委員會主任王永年說。

  首都博物館的黃雪寅副館長語氣里充滿了驕傲:“就是從封克于燕的時代起,北京地區在文化交流中開始起到了重要的匯集作用,也為后來歷代建都奠定 了原始基礎。”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館長關站修也深情地說:“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背井離鄉扎根這片土地。朝代更迭,同祖先們一樣,我們也在用自己 的智慧建設這片土地!”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就坐落在3059年前古燕國的初都遺址之上,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古代都城遺址。這次“鼎天鬲地 敬德保民——2014紀念北京建城3059周年系列活動”中,共包含克盉、克罍國寶回展;房山出土銅器展;房山出土陶器展;房山精品文物文化講座;敬德保 民——古代先賢的群眾路線文化巡展等五項活動。這也是房山區首次把近年來出土的精美銅器進行集中展示。

  雅樂團再現燕時禮樂傳統

  在開幕式現場,八位女子身著雪白衣袍、紅色腰帶,舞步莊嚴大氣、氣韻內斂優雅,時間仿佛流轉到了千年以前。

  中國音樂學院的雅樂團為現場觀眾再現了燕國時代的禮樂傳統。嚴格遵從了燕國作為姬姓諸侯國宗廟大祭的程序和禮儀,音樂也遵循了西周音律規則來編制。“我們老師說她們跳的是幾千年前的舞蹈,”一位琉璃河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女孩說,“我從來沒見過這種舞蹈!”

  活動當天,房山區兒童福利院的20余名殘障學生也走進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魅力。“阿姨阿姨,我能把這個人面帶走嗎?”一名有腿 疾的小男孩拿著自己剛做好的石膏三星堆人面,滿臉渴望的詢問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得到同意的回答之后,他露出了笑容。在博物館,學生們還可以親手體驗拓片、 澆鑄青銅器、扎染等活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