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黃盈導演的京味兒話劇《棗樹》正在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演,舞臺上老中青三代演員將十年前的“慢生活”再現。觀眾普遍反 映這一場小院兒鄰里的聚散故事濃縮了北京的平房記憶、重敘了一個時代的鄰里親情,不但勾起北京人的胡同記憶,也讓來自德國的觀眾感動落淚。 老中青三代演活平房故事 《棗樹》圍繞一棵與70歲老奶奶生命相系的大棗樹能否保住的主線展開,講述發生在棗花胡同31號院點點滴滴的生活故事。退休的老人、出租車司機、工廠職工、居委會主任、上學的孩子、胡同混混兒彼此的故事相互粘連,在舞臺上構成了一幅平實幽默的百姓畫卷。 王亞軍、房子斌、劉洋等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老中青二十多位演員帶領觀眾回到十幾年前的平房時代。“一個人結婚,全院兒人跟著忙活”,劇中 街坊們把自家的折疊桌、大小板凳都湊到一起擺婚宴、迎新人,這場景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很難看到,它作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留在了大家的心里。觀眾們看得津津 有味,評說著“當年就是這個樣兒。” 老鄰居懷念自家棗樹 德國小伙兒也看哭 作為國家話劇院的開年大戲,《棗樹》的前三場演出中劇場坐得滿滿當當,有觀眾感慨“那時候的人真簡單、真善良!”該劇導演黃盈也說:“那時 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很質樸,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都非常簡單,當人們離去的時候掛念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多年一起生活的樹,這非常的打動我。” 看過《棗樹》后,觀眾邊先生回述陪伴了自己家族五代人的棗樹時忍不住落淚,“在我們搬遷的前一年它不結棗了,我們搬走以后,它死了。”說到 這里,邊先生哽咽了。話劇《棗樹》讓邊先生釋放了多年無法的疏散的情緒,“棗樹,它根本不需要人為它做什么,不用惦記著澆水施肥,每年都按時奉獻棗給我 們。棗樹從四五月份開花到棗紅,它讓我感覺到的是堅韌的活著。” 《棗樹》打動的不僅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市民,劇中真情甚至令來自大洋彼岸的德國小伙潸然淚下。“我沒有經歷過這樣平房里面的生活,但是我能感覺到這里面的故事就是北京人的生活,我真的很感動,有幾個地方我都流出淚來了。” 觀眾捧場 《棗樹》獲獎 自從話劇《棗樹》提出“帶爸媽上劇場看話劇”的呼吁后,國家話劇院劇場便經常能夠看到年輕觀眾挽著銀發族的手走進劇場的感人場景。這出現實 主義平民大戲不僅獲得了廣大觀眾的贊譽,還在一年一度的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評比中《棗樹》榮獲劇目獎。據本劇的制作人老象介紹《棗樹》“合家歡” 的觀劇效應,已經在觀眾中生根發芽,這是觀眾對“把百姓戲落到實處”的創作觀念的回饋。本輪演出之后,《棗樹》也將展開全國巡演,把這出反映老百姓生活的 民眾戲劇,帶給全國的戲劇觀眾。 據悉,話劇《棗樹》接下來的四場演出余票已經不多,國家話劇院劇場有望再度出現座無虛席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