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16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展映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舉行。
“看中國”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會林文化基金、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國際性中國文化體驗項目,此次第六屆“看中國”匯集了來自25個國家、36所高校的101位外國青年參與,呈現出101部以“風采·民族·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短片。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光巨在展映儀式上致辭。
“文化與文明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他們不分強弱、不分大小,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北京師范大學 副校長陳光巨在展映式上致辭,“作為一道美麗的中外文化交流‘彩虹橋’,‘看中國’項目是在中外青年之間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的重要 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看中國”創始人黃會林先生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看中國”創始人黃會林先生表示,活動旨在搭建一個通過影像體驗中國文化、實現文化溝通與 交流的平臺,讓參與“看中國”的外國青年可以有機會來到中國、深入中國各個城市,進行文化探尋與發現,從他們的視角觀察中國社會、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發 現中國的新景象,最后以紀錄片的形式得以呈現,并帶回到自己的國家進行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據悉,本屆“看中國”的拍攝共歷時115天,101名外國青年在各地中方志愿者的協助下,紛紛落地中國13個省市自治區,走訪了34個地區、50個縣、97個村鎮,拍攝了中華大家庭56個民族中的24個。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蕭放教授進行現場點評。
“我們的主題是風采、民族、文化,風采和文化在兩邊,民族在中間,民族是主體,民族文化的外在展現是風采,風采的背后是文化的觀念,所以我 們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關于文化觀念的外在體現。”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蕭放教授點評時表 示,“一個普通的外國人看中國各少數民族普通人的生活,我們從里邊看到了很多感動。雖然都是非常微觀且具體的個人生命史的展示,但正是從這些微小的日常生 活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員向上的責任感、對于文化傳承的意識和使命。”
“北京行”的外國青年手持“看中國”紀念證書合影。
“看中國”以多國度視角和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展示了中國多民族文化風采,闡釋了中國民族文化傳統價值與現代意義在當下社會的交融匯通。外國 青年在此次拍攝過程中表示,遠離城市,走進山林、村莊,深入民族地區,是一次特別的文化體驗之旅,這才是他們未曾看到的、想要了解的最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