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壓箱底寶貝露臉,參觀者踏破門檻

2017-02-09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古版年畫精品展,成為春節檔一匹“黑馬”。

        北京畫院春節推出藏品展“清寂鶩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圖為林風眠作品《春》,1962年,紙本設色,上海美術家協會藏。

        才作別齊白石,又遇見林風眠;才邂逅四百年的年畫,再相會百年版畫。 這個春節,京城美術館推出的多場精品館藏展,讓參觀者流連其間,幸福地“跑斷了腿”。“一個不想錯過,都有些擔心吃不消了。”藝術愛好者趙鴻鳴一臉笑意。 “預留時間太短,人手又不夠,真吃不消。”多位參與策展的美術館人員也感到了“幸福的煩惱”。

        現象

        七天假期勻出三天去觀展

        提起春節假期的觀展經歷,趙鴻鳴接連用“太幸福了”來形容。“你能想 象在一家美術館就能覽遍兩位藝術巨匠的佳作嗎?”他指的是北京畫院美術館為春節特意準備的兩道大餐——“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和“清寂鶩 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為了與兩位大師作一番跨越時空的相會,他在頭一天因為晚了十分鐘遭遇閉門羹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從西四環跑到東三環。

        用“豪展”來形容它們,恰如其分。齊白石是海內外拍場的?,而且成 交價穩居“億元俱樂部”前列。在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看來,他的畫作已如同硬通貨。“平日里能見上三五件就不錯了,這一次我們拿出了80多件。”林風眠被 奉為“中國現代美術”開宗立派者,這次也一口氣展出了其30多件作品。生活在杭州的黃耀輝為此特意跑來京城逗留了一周,連連為北京畫院“點贊”。

        七天假期,黃耀輝拿出三天逛京城美術館。從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擁有四百 年歷史的楊柳青古版年畫,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陳列的館藏現當代版畫,他各勻出一天細細揣摩。“到底是京城,連春節大展的藝術門類都如此多樣。”如今,他 已開始打聽這些場館下一個春節檔的展覽內容了。

        京城三大公立美術館不約而同推出藏品展,讓藝術評論家黃佳維也有些意外,“每家場館都拿出各自看家寶貝,怎能不吸引參觀者踏破門檻?”據了解,春節期間幾家美術館入館人次較去年同期上浮近兩成。黃佳維斷言,今后京城美術館春節檔的標配就是精品館藏展。

        延伸

        四處設法借藏品增辟展場

        正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展出的“從木刻到版畫——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初建(1953—1966)”,是文化部2016年度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回溯版畫在中國走過的歷程。古元、李樺、彥涵等版畫大家的作品均為央美所藏。

        不過,并不是每個藏品展都純屬于“自家造”。即便是國內唯一擁有 “100000+”藏品的中國美術館,也不例外。“陳師曾誕辰140周年特展”,便是以中國美術館館藏為主,輔以兄弟單位收藏,才得以全面展示陳師曾的花 鳥、山水、人物、書法、詩詞作品。“前些年各大美術館推出的藏品展多局限于本館收藏,如今很難再有‘閉門造車’的展覽了。”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上任伊 始,便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專門用以“曬”藏品,“要做到藏以致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如果說藏品殷實的中國美術館還只是偶爾從其他館借來一二,那么北京畫 院美術館幾乎是“生造”出了“清寂鶩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其36件展品里,有34件系從上海多家公立藝術機構借來。吳洪亮透露,當初計劃展出的規模 更宏大,無奈對方在借出數量上有嚴格限制。為了給參觀者更全面的觀展體驗,作為海內外收藏齊白石作品最多的藝術機構,北京畫院還打起了海外的主意。吳洪亮 介紹,捷克、匈牙利均藏有不少齊白石作品,捷克布拉格國立美術館還是歐洲擁有齊白石繪畫作品最多的場館,數量在百件左右。

        除了四處借藏品,幾家美術館也增辟了專門展場。中國美術館繼去年將原本作為館內資料室的六樓辟為展廳,專門展陳館藏精品后,今年將在一樓兩側展廳劃設專區,讓更多館藏品走出庫房與參觀者見面。中央美院也在設想將展覽延伸到美術館外的教學展廳。

        難題

        美術館專業策展人缺口大

        美術館亮出壓箱底之作,在讓參觀者大呼過癮的同時,也讓館內不少策展 人員叫苦不迭。“幾乎與籌備齊白石精品展同步,我們還得分出精力布設林風眠作品。”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位參與策劃兩場大展的研究者透露,臨近開展前的一周, 每天都得熬夜到凌晨。他透露,造成如此現狀的主因有二,一是預留時間過于短促,“藏品類重大展覽,國外大多要準備好幾年,而我們往往只有幾個月。”再就是 館內策展人員缺口巨大,有限的人員分身乏術。

        由于歷史原因,國內公立美術館創建之初的定位,大多是收藏、展示特定的藝術精品,“更像是藝術品的搬運工、保管員,不需要太多創造性。”在黃佳維看來,正是長期從事這些“機械”活兒,讓美術館先天性不會為策展人預留崗位,而辦藏品展拼的正是策展能力。

        黃佳維建議,既然藏品展已成標配之勢,各大美術館還應從引進專業力量 入手,只有這樣才能策劃出春節檔更多“黑馬”。他以中國美術館的年畫藏品展為例,“他們在展廳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把形制不一的年畫在展廳里進行排列 組合,讓展覽能吸引各年齡段參觀者的駐足。”在他看來,如此心思,讓屬于小眾的年畫激活了參觀者的親近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也認同應該加強自 身策展實力。

        不過,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看法。一位知名藝術批評家認為,既然如今館際 間借進借出藏品越來越頻繁,還是要立足從外界尋找有實戰經驗的策展人,“策展人不再是溫室里的理論高手,而是有敏銳嗅覺的‘獵頭’。” 一個好消息是,文化部正在實施青年策展人培養和扶持計劃,為青年策展人和美術館牽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