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08年4月10日在馬爾代夫拍攝的一個防波堤環繞的旅游島。馬爾代夫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是世界著名的度假天堂。 新華社記者陳占杰攝
藍天、陽光、海洋、沙灘……馬爾代夫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然而,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個天堂島國面臨“消失”的危險。
為應對危機,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準備購買新“家園”,這意味著30多萬馬爾代夫人可能會定居別處。然而,基于資金緊張、民眾傳統觀念難變以及目標國選擇等問題,這項計劃能否實施仍是未知數。
“天堂”消失
馬爾代夫是一個群島國家,由26組珊瑚環礁、1200多個珊瑚島嶼組成,綿延長達900公里,平均海拔只有1.2米。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由于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60厘米。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西部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情況將更加糟糕。
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使馬爾代夫人認識到曾經垂青他們的大海已經“變臉”。據當地官員估計,在海嘯中,全國40%的地區被海水淹沒,大約10萬人接受緊急救援。
馬爾代夫住房、交通和環境部長穆罕默德·阿斯拉姆說,即使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快,也會給馬爾代夫造成嚴重影響,“如果預測正確,大約50年以后,我們將會面臨嚴峻的局面”。
家住馬爾代夫北部的漁民阿卜杜拉·卡邁勒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兩年前,他和妻子以及8個孩子的家距離大海大約50米,中間隔著草地和沙灘。可現在,沙灘已經被上升的海平面吞沒,不少鄰居的房屋也遭海水摧毀。
“晚上,我躺在床上傾聽海水拍打我家房屋墻壁的聲音,”卡邁勒說,“孩子們哭了起來。他們很害怕,但是我們不知道應該搬到哪里去。”
購買新地
去年11月,納希德宣布,為防止海平面上升、民眾失去家園,馬爾代夫將旅游業的部分收入積累起來,用于購買新土地,安置全國38.6萬居民。
“我們是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受害者,我們要做準備,”他說,“我不想看到我們的后代變成環境難民。”
目前,馬爾代夫旅游業年收入為4500萬美元,政府計劃每年至少拿出200萬美元作為購置新土地的基金。
不過,用這些錢購買新土地,可謂杯水車薪。納希德指出,一些發達國家應當對世界氣候變暖承擔責任,給予馬爾代夫一定資助。
一些慈善組織也呼吁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暖以及颶風、洪水和干旱等災害性天氣。例如,英國樂施會呼吁發達國家每年拿出500億美元幫助貧窮國家建立環境問題應對機制。
對于舉國搬往何處,納希德心中已有幾個目標國,例如澳大利亞、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及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和基里巴斯。納希德說,對于馬爾代夫來說,海平面上升問題就像是定時炸彈。有關機構呼吁,澳大利亞政府現在就應該制訂方案,考慮安置馬爾代夫居民問題。
困難重重
雖然計劃購置新地,但仍有不少問題需要納希德考慮,“例如,如果馬爾代夫群島沉入海底,所有權歸誰?如果搬到其他國家,我們還是主權國家嗎?”
基于傳統觀念,不少馬爾代夫人還不能接受購買新土地的方案。當地一個環保組織負責人阿里·里勒萬說:“大多數馬爾代夫人不愿意背井離鄉,到遠處居住。我們是一個很古老的民族。我們不愿意到其他國家當二等、三等公民。”
卡邁勒聽說總統準備購買新家園的計劃后表示,像他這樣的漁民不想搬到遠處居住,“馬爾代夫是一個漁民國度,如果改變這一點,我們的‘翅膀’就被折斷了。”
目前,馬爾代夫35歲以下人群占總人口的比例是75%,而30%的年輕人吸食海洛因。不少人認為,納希德政府應當著手解決這些社會問題,而不是考慮攢錢購買新土地。
現年43歲的馬爾代夫婦女法烏茲亞·馬希爾是7個孩子的母親。她不認為海平面上升是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例如犯罪和吸毒”。
還有人指出,受海平面上升困擾的國家不止馬爾代夫,孟加拉國、越南和埃及等國也面臨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