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紅色沙塵暴裹挾了成千上萬噸沙土橫掃澳大利亞東部,這倒刺激了悉尼港及其周圍海洋里的微生物出現生命大爆炸。
悉尼大學海洋技術研究小組負責人伊恩·瓊斯(Ian Jones)分析這一效應說,這個發現驗證了通過給海洋施肥以促進魚類資源增長從而幫助解決世界極端貧困人口的計劃效果,此外,添加氮以使海洋富營養化也將可以給對抗氣候變化助一臂之力。
9月23日沙塵暴橫掃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東南部,沙塵暴在最高峰時期每小時就從澳大利亞中部內陸輸送出14萬噸沙塵,據估計有4000噸沙土落在了悉尼。瓊斯是在分析了沙塵暴對海洋產生的效應之后作出如上評論的。
經瓊斯和他的同事們計算,大約有3百萬噸沙土落進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悉尼海洋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們使用能夠探知植物中葉綠素成分的遙感技術測量了浮游植物的爆炸性增生,在悉尼港北部海岸進行測量并在約10公里長的海灘進行了取樣,向人們展示了Chowder 海灣的三重微生植物或者說浮游植物。
植物中的葉綠素構成了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同時和其它植物一樣,浮游植物也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植物死亡之后就積淀到了海底。瓊斯說浮游植物需要氮、磷酸鹽這樣的養料才能生長,但澳大利亞附近海域的海水卻是營養“沙漠”,不過澳洲大陸的表層土壤卻富含營養物。
瓊斯介紹說,這次沙塵暴是大自然的一個實驗,正好支持了他們通過向海洋添加富氮尿素而給海洋增肥的試驗工作,沙塵暴促進了海洋表面浮游植物的生長,這也會刺激魚類資源數量的增加。瓊斯還說,這次沙塵暴之后,據估計有八百萬噸二氧化碳被塔斯曼?傇錾亩偃f噸浮游植物捕獲,這相當于一個燃煤電站一個月的排放量。瓊斯與其同事、悉尼大學的羅伯·維恩(Rob Wheen)副教授目前正在等候批復以開展他們對澳大利亞附近海域海水進行的研究,他們計劃向一片可控制的海域注入2.5噸尿素以增加浮游植物的數量。
瓊斯說:“長出更多的浮游植物也就意味著更大數量的魚群,我們很有希望看到海洋營養物的增加能夠給為數眾多的貧困人口提供物美價廉的食物。”他說,持續不斷地給直徑20公里的海域添加營養成分就可以使諸如摩洛哥這樣的國家里的漁民收入翻番,并長期給當地居民提供海產食物。
他還說:“與此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每年多在深海儲存一千萬噸二氧化碳。”
今年早些時候《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曾經質疑通過使海洋富營養化促進海水捕獲二氧化碳的做法,并對海藻增加的后果提出了關注。瓊斯說這個批評直接針對的是使用鐵質來增加海水營養物的研究,而不是現在他們向海洋添加氮類的研究。
不過他也說在悉尼港海濱的采樣研究也表明向海水添加氮類對于環境還是存在小小的風險,因為在沙塵暴發生五天之后,浮游植物的數量就回落到了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