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科學家稱21世紀末北極氣候和植被類型將改變

2011-03-13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據報道,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和韓國的氣候學家們組成的課題組最近發表研究成果稱,到21世紀末期,北極地區的氣候將由極地、副極地氣候變為更溫暖的氣候類型。隨之而來的變化包括這一地區的冰原逐漸消退,讓步給更多具有南部形態的植被,格陵蘭地區冰層進一步融化等。而變化的程度主要取決于今后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該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氣候動態》上。

  研究小組分析了1950年至2099年間的16種全球氣候模型,并將其與100多年的觀測數據結合,來評估22世紀前氣候變化對北極敏感的生態系統所產生的影響。

  這是首個通過觀測和未來模型分析,將專門的氣候分類體系應用于錯綜復雜的北極氣候變化測試的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自然資源學院研究助理教授宋風(Song Feng,音譯)表示。

  研究顯示,現在北極地區占主導地位的是極地氣候和副極地氣候,而不久的將來更溫暖的氣候會取而代之,并將影響北極1/4乃至一半的地區,影響的多少取決于2099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

  研究人員還發現,北極的植被會自然地隨著氣候而發生改變。本世紀末冰原面積將減少約33%—44%;與此同時,適合針葉林和針葉樹種生存的溫帶氣候類型將北移至冰口。“森林擴張或許會加劇全球變暖。因為新的森林區域會減少地表輻射,從而使北極更溫暖。”宋風說,“冰原的縮小和森林的擴張也會影響野生動物和當地居民的棲息地。”

  研究的其它發現包括:

  · 到21世紀末期,北極地區年平均地表溫度將上升5.6到9.5華氏度,高與低取決于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 北極地區的變暖并不是均衡分布的。冬季最溫暖的地方,即北冰洋沿岸,可能上升13華氏度,而中度變暖地區,即北大西洋沿岸地區,會上升4到6華氏度。

  · 重新分布的氣候類型有區域性差異。北歐和阿拉斯加地區氣候變暖較其他地區更為顯著。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冰原將減少,到2059年時會被北方森林和灌木所取代。而到2099年,冰原會僅存于北部海岸和北冰洋島嶼上。

  · 變暖使格陵蘭島的冰雪開始融化,永久性冰蓋減少,并逐漸被冰原所代替。

  “植被的響應速度往往滯后于氣候變化。植物沒有‘腿’,因此植物種子的傳播、發芽以及幼苗的成長需要時間。”宋風說。盡管如此,冰原地區的灌木密度在短時間里和代際上已有了迅速的增長;然而北方森林的擴張在本世紀內則相對較慢。“加劇的干旱或許會有助于抵消任何更溫暖的氣候的潛在效益,并減少北極地區植被的整體生長。”

  非氣候因素,如人為活動、土地利用變化、永久性凍土層的消融、蟲害爆發或火災的發生,或許也會局部影響北極地區植被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