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武漢,受持續干旱影響,湖北武漢梁子湖的一個支流已經基本干涸,河床開裂。江夏山坡鄉的一位魚塘主說“以前魚塘的水都是從這湖里抽取的,幾十年沒見過這個湖水干成這樣”。
記者昨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未來一周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最新干旱監測顯示:湖北東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南部、湖南東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貴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氣象干旱。
專家指出,造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降水偏少的原因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歷史同期偏弱,位置偏東,同時影響我國的西南水汽通道未建立,不利于冷暖氣流在江南交匯形成降水。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雨水仍較少。
繼連續多日持續回升之后,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23日隨三峽水庫補水量的增加再度上漲。
長江中下游地區今年以來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進入5月份以后,降水雖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
為保障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旱用水及航運安全,抬升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從5月20日開始,三峽水庫的下泄流量到了1萬立方米每秒以上。因下泄流量持續大于上游來水量,三峽水庫壩前水位23日已下降至153.03米,低于156米的正常蓄水水位2.97米。
■救災
國家旱災四級響應啟動
昨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旱災四級救災應急響應,會同財政部派出聯合工作組,分赴當前受旱災影響較為嚴重的湖北、湖南兩省,協助地方開展旱災救災工作。
民政部要求,旱災區尤其重旱區要及時做好因飲水困難需政府救助人員,做好因旱災造成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五保戶、農村低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以及其他因種植業、養殖業受旱災影響造成群眾收入降低需政府救助人員的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相關
國務院:妥善處理三峽蓄水不利影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要在運行后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會議指出,要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帶來的不利影響。實施工程整治,穩定河勢,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設施功能。實施生態修復,改善生物棲息地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觀測研究,優化水庫調度。
會議指出,要提高三峽工程綜合管理能力。要以洪水資源化、水庫優化調度、供水效益拓展為主攻方向,拓展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生態和水資源配置等綜合效益,提高在國家水安全和電網運行安全等方面的戰略保障能力。
■鏈接
京滬浙等10省電力“吃緊”
今夏電力缺口或超2004年國家電網承諾:優先保障居民用電
昨日,國家電網公司這家為26個省份供電的大型央企承諾,將積極采取措施保障電力有序供應,優先保證居民生活、醫院、學校等涉及公眾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用戶用電。
國家電網公司預測,今夏電力缺口可能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承諾將采取多種措施配合政府有序供電,保民生、保重點。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帥軍慶預測,僅國家電網負責的26個省份經營范圍內電力缺口就將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其中,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慶等10個省級電網將出現電力供需緊張局面。
他進一步預測,若各方情況加劇,電力缺口將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
帥軍慶分析,這次缺電的原因由以往的“電煤供應不足”單一因素逐漸向“電煤供應不足和局部地區發電裝機不足、跨區電網輸送能力不足”等多種因素轉變,而且短期內難以改變。
他說,將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則,制定完善的有序用電方案,做到“限電不拉閘”,并優先保證居民生活、醫院、學校等涉及公眾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用戶用電。
■工程院院士
干旱問題不能全歸三峽
工程院院士盧耀如接受采訪時稱,長江中下游的干旱和地質災害等問題有很多原因,不能全部歸咎于三峽大壩。例如,鄱陽湖的縮小主要因人為的填湖,地質災害部分應歸因于亂抽地下水。
盧耀如說:客觀上講,任何一個工程的修建都會對自然界有所影響,只是程度問題。比如我們建設大都市、對海域的開發利用等,對大自然也有不利影響,所以不僅是一個三峽存在利弊之爭。
我們要做的是將影響降至最低,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諧自然。這說的是不會誘發更嚴重后果,而不是沒有不良后果。
所以,我們要對三峽工程作綜合評價。不能把長江中下游現在的很多問題都歸結到是因為三峽引起的,難道和當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層建筑無關?長江流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災害鏈,沒有三峽,洪水也會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發生。
■湖北旱災
千余座水庫水位跌至“死水位”
旱災已造成989萬人受災
塘堰干涸,水庫“無水”,長江漢江告急,中小河流斷流,成千上萬畝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龜裂……連續6個多月降水持續異常偏少,導致歷史罕見的冬春連旱。湖北,這個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譽的水鄉澤國,正承受著一場與自身稟賦極不相稱的干旱巨痛。
去年秋末以來的持續干旱已造成湖北87個縣市區的989萬人受災,21日至22日的降雨未能從根本上緩解旱情,氣象預報未來10天內仍將無有效降雨,災情有可能繼續發展,湖北省民政廳23日14時23分啟動了全省自然災害救助三級應急響應。
去年秋末以來,湖北省降水異常偏少,全省出現持續干旱。在長達200多天的時間里,有66個縣市的雨量為近60年氣象記錄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區偏少60%到80%,千余座水庫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庫有效蓄水基本用完。據湖北省民政廳通報,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800萬畝,其中絕收39萬畝。
旱情出現后,湖北省民政廳先后派出多個工作組趕赴荊州、黃岡、孝感等地對旱災情況進行調研,深入了解旱情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群眾生活的影響。
湖北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旱災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已給災區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氣象部門預報未來10天內仍無有效降雨,災情可能繼續發展。湖北省民政廳適時啟動了省自然災害救助三級應急響應。
■洪湖濕地
70年一遇大旱
湖底大面積干涸開裂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描繪出“魚米之鄉”洪湖昔日怡人景象。而如今,洪湖正遭遇70年一遇干旱,湖底大面積干涸開裂。據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洪湖生態濕地恢復至少需要10年時間。
洪湖位于湖北省荊州市的洪湖市和監利縣。今年以來,洪湖市降雨僅141mm,為去年同期的1/4。尤其是4月中旬至今,洪湖市連續一個月無有效降雨,垸內部分河流斷流,旱情為70年一遇,農業生產受嚴重影響。監利縣境內江、河水位也降至歷史最低值,垸內河渠、塘堰多數斷流干枯,水產業遭受重創,抗旱形勢嚴峻。
持續的干旱造成3000多戶以洪湖為家的漁民家庭受困,飲水和生活物資運送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