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是"華中之肺",省委、省政府長期堅持"保護第一"的方針。然而,有著重要生態意義的神農架林區內,竟出現了100座小水電站。
7月8日,記者接到林區農民姚楚成等人的來信。信中稱,他們所在的宋洛鄉即將上馬新的水電站,3條小河將被攔腰斬斷,筑壩發電。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記者與專家聯合調查發現,神農架林區內已建成小水電站90座,在建10座,擬建2座,另有2座列入規劃。小水電站造成河流反復斷流,神農架整體生態遭受威脅。
記者調查發現,林區已建成的90座水電站中,88座為梯級開發的引水式電站。河水被壩體攔截后,通過山體內開掘的隧道,引到下游發電后排出。在離出水口不遠處,河水再次被斬斷,通過山體隧道,引到下一座電站,原有河道廢棄斷流。
林區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4大流域,記者走訪了其中的51座引水式水電站,一路看到,除個別水電站老舊失修導致壩體漏水外,其他水電站的攔水壩下,河水均出現斷流,河床裸露。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河流也未能免受小水電站之災。除已建成的榨起溝、石柱河等8座水電站外,記者發現還有3座在建的水電站也處于保護區內。
林區水電局局長陳光文認為,神農架現在樹木不讓砍,野生動物不讓捕,礦山也限制開發,但林區也需要GDP快速增長,水力發電污染最小,"一本萬利",應該大干快上。
林區環保局資料顯示,在神農架100座已建、在建的水電站中,只有29座通過環評審批,環評通過率不足30%.
與記者同行調查的原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痛心地說,神農架是三峽庫區的最大綠色屏障,也是南水北調的水源涵養地。目前河流已經被水電站肢解得"體無完膚",林區整體生態遭受威脅。
林區副區長楊曉發介紹,林區政府早已意識到電站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2008年就曾啟動過小水電的關停試點,但因補償資金不到位而擱淺。
專家翁立達認為,神農架"大躍進"式發展小水電,無異于"飲鴆止渴",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當然,神農架林區經濟發展滯后,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國家生態補償機制,以更好地保護好"華中之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