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居是一處被稱為“千古之謎”的人文遺跡,它坐落在延慶西北部山區一條幽靜的峽谷中,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巖壁上開鑿,這里保存下來的石室有147座。它們各抱地利,自然分為前、中、后三個區域,皆懸掛于10萬平方米的崖壁之上,上下分布,錯落有致,儼然一座崖壁上的自然山寨。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
關于古崖居開鑿的年代及用途史料并沒有記載,在其山體和石窟內均無石刻圖案和文字,惟一的出土文物是一個石碾。古崖居系何人開鑿,開鑿于何年何代,做何用途?引起了史學界的極大興趣,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對它進行勘察考證,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假說,如屯軍說、避難說、盜匪巢穴說等等,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這是唐朝后的五代時期,活躍在延慶北部山區的游牧民族——西奚族居住的山寨。
古崖居的前區,毗鄰短小而險峻的峽谷,距離進山路很近,易受攻擊,應該是守備軍和儲備物品之所。此處大部分石室以圓形孔口相連接,守備軍可以非常隱蔽地迅速投入阻擊和撤退,同時還可以傳送武器。在此形成居高臨下,左、右、正三面合擊之勢,堪稱固若金湯的防御體系。
后區是生活區,共有石窟26間,分上下7層。猛一看酷似我們現代的樓房,細看卻有不同,下層的空間、面積較小,而隨層增高其空間和面積也增大,這正好符合建筑力學原理,盡管上下樓的隔層僅有10厘米左右厚度,整體建筑還是非常穩固;另外,二層以上有的火炕煙道是雙向的,無論刮什么風屋內絕不會有煙。每層之間原有木梯相連,由于年代久遠,已不能承受攀登,現在游客只能走到崖居前從外面觀賞一下了。
古崖居留有許多人類生存的痕跡,有灶的為廚房,有炕的石室是居室,有馬槽的為馬廄。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區的“奚王府”,當地人稱之為“官堂子”、“金鑾殿”。在寬敞的大殿內,四根雕鑿細致的石柱撐起洞頂,中間一張寬大的石床,內有石桌石凳,考古專家估計為首領的住所。據考察,“官堂子”的選址非常講究,于洞內不但便于觀察山外及進山道路的情況,洞口還隱藏得極為隱蔽,不了解地形的人很難發現這里,它的正面是陡峭的絕壁,野獸或來敵均無法攻入。
沒有現代化的器械、工具輔助,這樣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考古學家估計,完全憑人工的話,古崖居的開鑿時間應該在幾十甚至上百年。
冬日的古崖居,在群山環抱中,幽靜蒼涼而神秘。要是春夏秋三季來這里,除了可以欣賞秀美山水、品嘗特色農家飯,還能順道去采摘新鮮瓜果。(蘇艷新)
【溫馨提示】
地址:延慶縣張山營鄉東門營村
時間: 8:00-16:00
票價:成人40元,學生20元
電話:69110333
公交:德勝門坐919路東關站下,向前步行500米,百佳車站換乘920路東門營下
自駕:京藏高速康莊口出,沿康張路直行,按路標牌指示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