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惡化的房山大石河,正在經歷一次重生。房山區日前啟動了該河段的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兩個月后即可初見成效。
大石河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馬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房山區霞云嶺鄉,河道全長129公里,總流域面積為1280平方公里,其中,本市境內流域面積1243平方公里,約占總流域面積的97%。大石河大件路橋至東沙河入口段河道已基本斷流,長期干涸,建筑垃圾胡亂堆放,土壤十分貧瘠,生態退化,植被難以維持,風起揚沙,嚴重影響周邊環境,也制約了河道周邊的建設與發展。
本次啟動的大石河環境治理工程治理范圍為良陳鐵路橋至東沙河共24公里,將按照“一條生態走廊、三段功能分區”進行總體布置,總投資達4.6億元。其中大件路橋至東沙河段先期開工,景觀空間結構按“一軸、兩帶、四湖、四景”布置,以線帶點,營造豐富多樣的濱水景觀。
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砂石坑平整、修建人工湖、景觀湖補水、現狀堤防修復、巡河路以及園路、廣場、游人服務設施、綠化美化等,計劃于明年6月全部竣工,向社會開放。
據房山區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工程建成后,大石河將變成環境優美、造福房山人民群眾的生態河,為全區人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同時也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吸引高端產業落戶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