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北極理事會的生物多樣性工作小組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召開會議稱,北極地區的海洋哺乳動物以及魚類的種群數量正在回升。
極地生物多樣性監控計劃、倫敦動物學學會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發現,極地區域的魚類種群數量已經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研究共調查了北極地區323個脊椎動物物種的890個種群。
報告稱,北極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之所以發生變化與“北極氣候的波動以及臨近水域的商業捕撈方式改變”有關。太平洋鯡魚、海生鱸魚以及北極白鮭等極具商業價值的海魚,生活在接近海水表面的魚類與生活在深海的魚類相比要更能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一些極地哺乳動物的數量也正從捕殺中恢復起來,但灰鯨、北極露脊鯨、格陵蘭島海象的種群數量還沒有恢復到歷史水平。但環斑海豹、白鯨、厚嘴海雀等生活在高寒冰海的物種數量卻在下降。
此外,從二十世紀后期開始,海鳥的數量一直都在以緩慢但是穩定的速率減少。研究報告稱,這“可能與氣候變化尤其是海冰與食物來源有關”,同時很可能海鳥的數量會持續減少,現在只是個開端。
北極地區變暖的效應并不僅僅局限在遙遠的北方。由于北極氣候變化,以及海洋商業捕撈活動,大西洋里脊椎動物數量也出現下降。而相形之下,由于海水升溫,太平洋里的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已經出現了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