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晴雪碑
“西山晴雪”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通常的說法,泛指西山一帶的雪景,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積雪”之說。相傳金章宗雪后巡游西山時,但見雪后初晴,一派銀裝素裹,于是龍心大悅,言道:“西山御屏江山固,積雪潤澤社稷興”,隨即將“西山積雪”列入“燕京八景”之中。到了元代被改為“西山晴雪”,明代又改稱“西山霽雪”,清代乾隆皇帝定名“燕京八景”時,恢復了元代的“西山晴雪”,并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題了“西山晴雪”碑,立于香山山腰處。
關于“西山晴雪”之得名,另有一種說法,是說源于西山的萬頃杏樹在三月盛開時,潔白的杏花酷似積雪覆蓋于山山嶺嶺,景色蔚為壯觀。
古時的西山,杏花滿山遍野,所以香山曾稱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開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記有:“杏樹可十萬株,此香山之第一勝處也。”而明代還有多位詩人贊美過西山的杏花。徐貫詩云:“嶺峰月掛上方曉,山杏花飛下界春。”謝榛詩云:“紅云看不徹,漠漠杏林花。”朱之蕃詩云:“香過十里杏花西,禮罷空王到上棲。”郭正域詩云:“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宮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萬壑千崖種杏花。”由此可見西山杏花盛開的時候是多么美麗。
《古今香山》記載: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殘冬,一冬無雪,入春無雨;实酆痛蟪紤n心忡忡。一天,乾隆等人到西山靜宜園(今香山公園)打獵散心。出西直門經青龍橋時,望見香山山凹一片潔白,酷似積雪覆蓋。皇帝大為驚喜,趕來細看,原來是十萬杏樹勃勃生機,漫山遍野的杏花花香沁人心脾。輕風吹來,花瓣紛紛揚揚,如雪飄動。觀景之時他不禁想起“燕京八景”中的“西山霽雪”之名,但此時此景以元代的“西山晴雪”而稱更恰如其分,所以在觸景生情之際,欣然題寫了“西山晴雪”四個大字,并賦詩一首:“銀屏重疊諶虛明,朗朗峰頭對帝京。萬壑晶光迎曉日,千林瓊屑映朝晴。”次年他御題的“西山晴雪”碑便矗立于香山之上。而今260年過去,“西山晴雪”四個大字依然是蒼勁有力,風韻猶存。
“西山晴雪”之名,到底源于西山雪后的銀裝素裹之景象,還是源于萬樹杏花似雪覆蓋西山之景觀,已無從考究,但西山之景色,四季各臻其美。而在“燕京八景”中,以“西山晴雪”之景觀最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