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最大規模平原造林工程已完成20萬畝

2012-11-02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植樹1300余萬株,新植樹木平均成活率達到95%

    20萬畝平原森林添綠京華

    西六環路兩側,枝葉繁茂的樹木組成了壯觀的林帶。 (2012年10月23日航空拍攝)

    今春,本市啟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平原造林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平原造林20.8萬畝,植樹1300余萬株,新植樹木平均成活率達到了95%。通過造林,全市平原地區萬畝以上生態片林達到19塊,凈增9塊。

    昨天,記者到延慶蔡家河、昌平馬池口等平原造林重點地塊實地探訪,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機盎然、多彩多姿的秋日美景。

    “唧唧喳喳——”在蔡家河景觀生態林,記者剛一下車,就聽到一陣清脆的喜鵲叫聲。一抬頭,只見上百只灰喜鵲在槐樹林間翩翩飛舞,粗略地數了數,這片林子里,目光所及的喜鵲窩足有20多個。

    “開春兒,樹剛一種下,還沒出葉兒呢,喜鵲就來搭窩了!”延慶縣園林綠化局副局長王淑琴話里透著自豪。

    蔡家河景觀生態林,是今年本市平原造林工程中面積最大的一片,達1.6萬畝。不僅面積大,種植的品種也最豐富。不光有楊、柳、榆、槐這類北京常見的鄉土樹種,還有像新疆楊、白樺、蒙古櫟、樟子松等適合在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樹木。北京城區很少能看到的常綠地被植物——草地雀麥也在這里廣泛種植。

    “要是早兩個月來,還能看到大片的萬壽菊,那景色才叫壯觀呢!”王淑琴說,今年,蔡家河流域地塊種植了1萬畝萬壽菊,“橘紅色的花,從7月一直開到9月。”萬壽菊不僅好看,同時也是上好的藥材,“開一茬兒,收一茬兒,平均1畝林地能收2噸,足足增收2000萬元。”

    昌平馬池口鎮,水南路西沿線兩側,一片2300多畝的大沙坑,如今成了昌平區遠近聞名的招牌景觀,“樹種下后,光我接待的參觀者就有好幾十撥。”昌平區綠化辦副主任王霞笑著說。

    多年采砂石形成的這片大沙坑,連綿不斷,溝壑縱橫。沙坑內,還散落著幾處儲煤場。今春,昌平區對這片砂石坑進行整治,清退了5處煤場,平整地形,改造土壤,種下了10萬多棵樹。

    站在水南路上俯瞰這片大沙坑,翠綠的油松、火紅的黃櫨、金黃的銀杏、交相輝映,宛如油畫。極目遠望,只有在林地的邊緣,才能看出原先大沙坑的痕跡。

    這片林子,不僅成了景觀,還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春天,風一刮,沙土漫天,眼睛都睜不開。現在刮風,瞅不見揚沙了。”在林地負責管護的工人張華告訴記者。

    據王霞介紹,明年,昌平區還將在1.5萬畝砂石地上栽種生態景觀林,防風固沙,阻滯粉塵進京。

    春季20.8萬畝平原森林已立地成景。從本月起,本市的秋季平原造林戰役又將拉開帷幕。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秋,本市將再造平原森林4.7萬畝,房山、大興、通州、順義和昌平是主要造林區。今年全年,本市將完成平原造林25.5萬畝,初步形成“兩環、三帶、九楔、多廊”的城市森林格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