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2日從市節水管理中心獲悉,本市去年節水1.13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下降6.5%。今年將進一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8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耗水量再降4%,再生水利用量達8.0億立方米。
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緊缺城市,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近5年來,全市完成了50萬畝農田、果園、菜地節水灌溉工程,18.5萬畝農田采用再生水灌溉,創建節水型單位、小區1830個,城區9座熱電廠全部利用再生水替代新水源,工業年利用再生水達到1.4億立方米。
2012年,本市按照“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居民生活用水剛性適量增長、工業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水負增長、生態環境優先使用再生水”的原則進行水資源配置,在嚴格控制非居民用水總量的基礎上,壓縮用水計劃8000萬立方米。推廣節水技術改造措施115項,節水2600萬立方米。此外,老舊小區路面增鋪透水磚15萬平方米,居民家中安裝改造節水器具共計15萬件,也都起到了明顯的節水效果,全年共節水1.13億立方米。
今年,本市將繼續加強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全年用水總量控制在38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耗水量同比下降4%以上。再生水利用量達8.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5億立方米。
同時,今年將嚴格落實新建項目和居住小區雨水控制規劃要求,在城市小區、單位、公園建設150處雨水利用設施,在農村利用塘壩、荒地修建雨洪利用工程200處。同時,抓緊編制城區雨水蓄滯利用規劃,制定完善扶持政策,鋪裝改造20萬平方米透水磚。
相關新聞
上百位市民參觀節水展
開著龍頭洗菜5分鐘耗水65瓶
正常開著水龍頭洗菜五分鐘大約要費多少水?答案是:36升。
22日,筆者在位于海淀區恩濟里的北京節水展館驚訝地獲得了這樣一個數據。不看不知道,長流水洗菜原來這樣浪費水。
展館里有一個特制的臺子,臺子上嵌有100多個透明的塑料瓶,每個瓶的容積為1升。當講解員詢問大家開著水龍頭洗菜五分鐘會“洗掉”多少瓶水時,參觀者議論紛紛:
“10瓶!”“可不止,我看怎么也得有20瓶。”
講解員按了一下開關,竟有36個水瓶齊刷刷地“蹦”了出來!
36升什么概念?按一瓶普通礦泉水550毫升計算,36升可灌滿65個礦泉水瓶。
“洗棵白菜就要用這么多水,怪不得我媽老說我。那節水有沒有妙招呢?”24歲的北京姑娘小孟問講解員。
就著小孟的問題,講解員給大家講起了日常節水小竅門:洗菜時盡量用盆洗,先將有皮的蔬菜去皮去泥,然后再進行清洗;洗菜水可以用洗米水來代替,洗完了水可以留起來沖廁所循環使用。對于洗澡這項最耗水的“工程”,講解員建議大家盡量選擇淋浴而非缸浴,事先掌握好冷熱水比例,洗澡的時候不要“順便”洗衣服……
看完了現場演示,來到節水展館一期西側的展廳,一塊巨大的平面展板前又聚攏起上百位觀眾。原來那里正在展示一滴水從水庫到家里水龍頭的“路程”。
擰開家里的水龍頭,清水就嘩嘩地流出來,人們覺得就是開開關關水管的事,其實這里的步驟多著呢。
先不說從渠道輸水這個環節,單是水源進入水廠后,就要“途經”回流泵房、加藥室、加速澄清池、混合井、配水井等多道“關口”才能進入市政自來水管線。 參觀完展覽后,八里莊街道中化社區的倪阿姨告訴筆者,“我們歲數大的平時都挺節省的,可是孩子們不心疼啊!老說不差那幾個錢,可是國家差這份資源啊!”倪阿姨指著屏幕上的小知識給筆者念:“你看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北京是嚴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00立方米,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10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