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一景(資料照片)
京西峰口庵古道(資料照片)
今后,步行穿越京西山區將沒有障礙。昨天(21日),門頭溝發布我國首個國家步道系統規劃,該區將以京西古道群為主體,打造總長270公里的國家步道,串起妙峰山、靈山、潭柘寺等景區和30余個古村落。
門頭溝區是本市惟一的純山區,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資源豐富,有著五六百年歷史的京西古道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徒步穿越。這些散布山間的古道曾經是溝通京城與山西、內蒙古的重要商旅、軍事通道。但是,由于年代久遠,京西古道僅存片段,并不連貫,沿途也沒有服務設施,部分路段路況差,存在安全隱患。
去年4月,門頭溝啟動《門頭溝國家步道系統規劃》,以現存的京西古道遺跡為脈絡,依據地形走向、旅游資源分布設置人行步道,串聯古道、古村、古鎮、自然景區,形成覆蓋全區的國家步道體系。
記者在規劃圖上看到,門頭溝國家步道體系由5條互相連通的步道構成,包括太行山國家步道、長城國家步道、永定河國家步道、妙峰山香道以及百花山-靈山步道。
目前,該區已啟動國家步道一期建設,包括西山大路古道、天津關古道(黃草梁)、石洋溝古道三條線路。投資約1.5億元,主要用于國家步道停車場、轉運系統、標識標牌、步道修繕、垃圾處理、景觀小區打造、休息座椅、應急救援等配套設施建設。
國家步道系統完善后,將成為一張縱貫門頭溝全境的交通網,串聯起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妙峰山景區等10余個森林公園、風景區以及自然保護區,步道周邊還有潭柘寺、戒臺寺等人文景觀以及爨底下、靈水等30余個京西古村落。步道周邊還分布著眾多的鳥類棲息地、高山草甸林地,沿步道而行,可見溶洞、峽谷等多種地貌景觀,欣賞河流、湖泊、濕地等水景觀。
據了解,門頭溝國家步道將是我國首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步道。步道將配套建設環境設施、景觀設施、路標指示體系、營地或登山小屋、安全防護及緊急救難場所等。未來,還將進一步打造步道旅游的資訊樞紐以及交通轉運站,為游客提供即時的天氣咨詢、行程咨詢、緊急聯絡救護等功能,并利用沿途村莊、市區設置交通轉運站,提供補給、餐飲住宿、裝備租售、醫療及緊急救護等功能。(記者 閆雪靜)
相關鏈接
什么是國家步道
“國家步道”的概念來自于歐美國家。歐美各國的國家步道都是多用途步道,就是步道、直排輪滑道、馬道和山地車道多用途合一,設計了專門的標識系統部署在步道每處重要節點,不允許各種機動車上路,步道至少50公里以上,最長的有數千公里。
美國第一條公認的步道是1921年建成的Appalachian步道,目的是讓人們瀏覽自然景觀和享受徒步健身,現在叫做阿巴拉契亞國家景觀步道。196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步道系統法案(National Trail System Act),正式開始了國家步道系統建設。國家步道系統法案規定:“創建步道系統的目的是為促進公眾保護、使用、享受和欣賞國家自然和歷史資源”。美國的國家步道分為國家景觀步道、國家歷史步道、國家休閑步道以及連接步道四種類型,連接步道的作用是要把前三種步道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國家步道系統。
在我國,“國家步道”的建設剛剛興起,是指位于我國生態與人文資源富集的山岳、水岸或郊野地區,穿越并連接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與生態資源,并可串聯多樣性國家級景區,在為到訪者提供自然人文體驗、環境與文化教育、健康休閑游憩等多元機會的同時,實現傳承保護文化遺產、利用生態資源、促進旅游產業、活絡鄉村經濟的步行廊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