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考察文物價值
穿過村子的小河看似平凡,沒想到整治工程的鐵鍬挖下去,居然挖出了整整齊齊的花崗石橋墩。近日,位于南四環外大興區舊宮鎮的南場村,河底挖到了這樣一處建筑遺跡。目前,已有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勘察。
昨天(24日)下午記者來到了舊宮鎮西北側的南場村,這里地處南四環與南五環之間,一條小河沿東北至西南走向穿過村子。“挖出來的橋墩就在那邊,這兩天來了不少照相的人呢。”居民們指引著記者,找到了挖掘現場。
在寬約15米的河底,裸露著一塊與河同寬、長約20米的由花崗巖石板鋪成的地面,地面相當平整,兩側有插在土里的立木加固,木頭已經變成了黑色并部分腐朽,但仍然能看出一根根立著。石板平面上可見相對的兩個梯形凹槽,梯形之間有一道約3米寬的通道。
一旁順著河堤還延伸出花崗巖石墻,由于發掘工作尚在進行中,石墻一直延伸到未經發掘的黃土中。地面上還擺著一個約有1米高的方形石頭柱子。現場有一位老者在繪制圖紙,另有幾位工人在周圍繼續挖掘著。
村民們說,穿村而過的這條河俗稱“小龍河”,以前這條河里面水挺臟。一個多月前,這里開始整治,前幾天有工人在挖河底時,感覺到土下面又硬又平,遂向四周發掘,發現下面是由大量石頭鋪設成的平臺。
“這兒過去是皇家的南苑獵場和行宮,聽來到現場的文物專家說,這可能是座石橋。”有村民介紹說。河底石板上的梯形,就是曾經的橋墩,水從3米寬的通道流過去,上面就是能過車馬的石橋。1米高的方形石柱,便是石橋的欄桿。
對于這處遺跡的情況,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不便透露。隨后記者聯系了大興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文物部門已經派人在現場詳細記錄情況,懷疑是老橋的遺址。但對于這處遺跡的斷代和文物價值,工作人員表示還需進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