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京云居寺南塔恢復民國原貌 為首例復建古塔

2014-09-10  來源: 北京晚報
[字體: ]

  原計劃2年復建完成的云居寺地標“南塔”,時隔5年后終于落成。今天(9日)上午,經過8次修改復建方案,被譽為“北京敦煌”的云居寺的地標建 筑南塔舉行了落成觀瞻儀式。由于是全國首例復建古塔,沒有依據和圖紙可循,南塔僅能恢復成1901至1923年民國時期的樣子,而無法再現遼代始建時的原 貌。

  難點1

  依據老照片恢復民國樣貌

  因復建南塔為全國復建古塔首例,沒有圖紙,也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唯一的依據就是幾張老照片。新修復的南塔按照1901年至1923年時的原貌照 片留存下來的十一層密檐式磚塔的原樣、原大小復建。以原規格的青石等材料修復,而在防水、防滲、防震、防火等方面結合了現代技術,從工藝上看遠高于古代。

  難點2

  搭建“空中跑道”運輸建材

  對南塔進行復建的大龍建設集團古建隊負責人表示,南塔的復建工程存在很多難題。比如,房山本地并不出產修復南塔所需要的特制青磚,因此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將從北京其他地區以及河北等特供皇家建筑磚的廠家特別定制采購。

  此外,為方便運輸材料,復建時特別沿著云居寺的南側外墻,凌空搭建一個高達15米、長145米的“空中跑道”,從云居寺大門外的停車場直達南塔塔基處,專門用于運輸復建材料和供工人行走。

  難點3

  地宮出裂縫致復建多拖3年

  與南塔同時復建的,還有面積約2.4平方米、1人左右高矮的塔下地宮。云居寺外聯發展部科長李超告訴記者,南塔從2009年9月9日起開工復 建,原定2011年3月1日竣工,但復建到一半時,不堪重負的地宮竟然出現了裂縫。專家們重新對方案進行調整和論證,并制定新方案對裂縫進行修復,復建多 拖了3年多才正式完成。

【新聞詞條】

  云居寺南塔

  云居寺南塔原名為“釋迦佛舍利塔”,始建于遼天慶七年(公元1117年),舉高六十余尺,十三層密檐,磚結構,每層檐梢都懸掛著銅鈴。南塔與寺內的北塔交相呼應,形成了云居寺獨特的建筑風格。

  可惜的是,1942年抗戰期間,南塔毀于侵華日軍的炮火,只留下八角形塔基和殘缺不全的塔下地宮。南塔倒塌后,曾脫落下來一塊碑記,專家們根據碑文,在塔前幾米處的地宮發掘出了10082塊遼、金時期的石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