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從桃花峪登泰山的游客,路經彩石溪黃石崖近旁的螭霖魚博物館,都會停一停,看一看。當聽說這個博物館是泰山管委花2000萬元建造并免費對游客開放時,很多外地游客都會好奇地問,景區為何要給一條魚蓋博物館?
這 還得從螭霖魚的神奇說起。螭霖魚生長在泰山海拔270米至800米之間的山澗溪流中,是泰山山泉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對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很高,隨環境不 同身體呈現不同顏色的變化,頗具觀賞價值。螭霖魚安靜,且極其膽小,聽到腳步聲或見到人影晃動,便迅捷地游入石縫中躲藏,野生的螭霖魚非常難以逮到。以前 有人試著逮到它并帶下山去,但很難繁衍,因此當地素有“螭霖魚不下山”的說法。也正因為這種特性,螭霖魚被奉為我國五大名魚之一。螭霖魚還是人間不可多得 的美味,其成魚長不過20厘米,肉質細嫩,味鮮美而不腥,傳說古時曾作為向朝廷進奉的貢品。螭霖魚還可入藥。《泰山藥物志》載: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須龍 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因其還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