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頤和園外山水田園景區建成開放

2017-01-2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海淀區園外園一期兩山片區景觀提升工程完工,并對外開放。開春后,漫步在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即可領略皇家歷史園林風景,應季時還可欣賞到風吹稻浪的田園風光。

    園外園一期兩山片區位于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東鄰頤和園西圍墻、南至金河路、西北方向緊鄰玉泉山路,面積72.8公頃,歷史上,該區域有著 以農耕文化、皇家文化為代表的三朝文化積淀。此次景觀提升以保護為基礎,重在生態修復,挖掘梳理歷史文脈,再現了北京西北郊“御苑—水鄉—田園”的歷史風 貌。

    整體設計以北長河、金河為布局基礎,部分恢復原有的稻田景色,保留場地種植密集的區域,展現以稻田為代表的農耕文化。同時,巧借玉峰塔和佛 香閣,增加園區內的文化氛圍,將觀光、游憩、農事體驗活動等以多種方式展現,營造了稻田水鄉的景觀結構,共分為兩個大區,以東西向北長河為界,北長河以北 為“御道景區”,北長河以南為“農耕文化展示區”。

    “農耕文化展示區”保留了長勢良好的植物,依據歷史上高水湖和稻田區域,對低洼地、疏林區、幼苗區進行了改造,擴挖水面和稻田,形成水、田交融的景象,不僅解決了稻田種植供水需求,還擴大了濕地面積,增加了地下水的回灌,涵養城市水源。

    景區內設置了翠云白羽、稻浪流香、春苗繡野和桑林蠶房等主要景點,處處展現著田園風光。以稻浪流香為例,此處三面環稻田,向西可見玉峰塔, 向東可見佛香閣,金秋季節,還可領略風吹稻浪、稻香四溢的田園景色。在近150畝稻田區域,采取水稻與油菜花間作的方式,確保從早春到晚秋的農田景觀。區 域內還種植了桑、榆、果樹等苗木,為市民提供插秧、收割等農耕文化體驗活動。

    “御道景區”依托歷史上的水路(北長河)和陸路(現玉泉山路位置)兩條皇家御道,設置了幽林遠鐘、玉河浮金、御道夕峰等景點。在北長河兩側 進行景觀改造和植物調整,大面積種植油菜花,再現了“菜花黃里渡紅舟”的意境。站在河邊的石舫上,玉峰塔盡收眼底。在平行于原御道的方向,修建了“仿古御 道”穿林而過,沿途設置小型“驛區”可駐足休憩,其中置有雕刻著乾隆詩句的昆侖石,行走其間可賞石玩景。

    園外園一期兩山片區景觀提升盤活了區域內的河、渠、湖等資源,使之有效連通形成整體,形成林水相依的局面。通過擴挖北長河北岸、湖中河中筑 島,打開南岸,引水入園,實現了景觀和生態的有機結合。據悉,除去近150畝稻田外,提升工程還建設完成11.2萬平方米湖區,種植喬灌木35100株, 鋪設草坪地被45萬平方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