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09-11-2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近日編制完成,上報中央進入審批階段。此前,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在內蒙古和黑龍江廣泛調研,下發了該規劃的編制大綱。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大小興安嶺是中國最大林區,也是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等水系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維護著東北亞地區的生態安全。同時,作為中國重要商品糧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的天然屏障,對調節東北、華北地區氣候也具有無可替代的保障功能。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小興安嶺經過60年的高強度開發,可采成熟林蓄積量由開發初期的7.8億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萬立方米,整體生態功能退化嚴重。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辦公室主任齊謙介紹說,由于東北地區積溫低,樹木生長周期長,闊葉樹種成材需30年,針葉樹種甚至需要百年。半個多世紀的大規模開發,優勢樹種面積萎縮,齡組結構還處于失調狀態,目前大小興安嶺林區的生態功能還處于十分脆弱的時期。

  黑龍江省于2004年提出將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作為推進全省結構調整的“四大經濟板塊”之一加快建設,并于2008年出臺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意見》,將其列入“八大經濟區”發展戰略。

  這一舉措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2009年9月,發改委牽頭10個部委組成調研組分赴內蒙古和黑龍江廣泛調研,下發了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編制方案。

  黑龍江省林業廳的消息稱,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的工作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即改革現行管理體制及政策措施、生態保護與資源培育、經濟轉型產業發展、林區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方案涉及政企分開、林業主輔分離、國有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停止主伐、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進行生態移民、發展綠色食品、開發輕捷能源、加快小城鎮建設等多個亮點。目前,這一方案已經編制完成,進入國家審批階段。

  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張鳳仙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規劃目標中木材產量的條件幅度很大,全省的木材總產量將從816.7萬立方米減少到306萬立方米,而且以撫育性采伐為主,這將對整個林區發展格局產生質的變化。林區的替代產業發展和林權改革將被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們希望通過保護規劃的實施,讓國家要得到良好的生態,讓群眾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據介紹,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分為兩個階段,共11年時間,近期為2010年-2015年,遠期為2016-2020年。規劃實施后,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將全面停止主伐生產,同時加強造林和中幼齡林的撫育,加強濕地和草原的恢復和保護,并逐步理順林業管理體制。

  預計到2020年,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恢復,生態布局合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明顯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公頃蓄積量達到95立方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