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峰會入倒計時 中方堅決反對用"碳關稅"限制貿易

2009-12-18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體: ]
  為了給最后兩天的領導人峰會提供可操作的協議文本,氣候大會正式進入最后沖刺前的“倒計時”階段。盡管美國等發達國家一再表示,希望在本次會議上達成減排協議,但在確定合理的減排目標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等方面,各國依然大開“空頭支票”。

  與會議進程的舉步維艱相比,中國作為主要發展中國家在此次氣候大會上的積極努力和明確表態,卻吸引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15日,中方代表團又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決反對使用“碳關稅”措施限制貿易發展,呼吁各國共同努力,防止以“保護地球”為借口,搞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堅決反對碳關稅

  在本次氣候大會前,碳關稅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爭議話題。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變相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這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很不公平。

  16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北京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使用碳關稅措施限制貿易發展。姚堅表示,國際上一些組織和個人提出使用碳關稅這種邊境限制措施,忽視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歷史上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不一樣的,商務部對此堅決反對。

  此前一天,在哥本哈根的大會現場,中方代表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15日,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大使在丹麥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反對任何國家以保護地球為借口,在國際貿易中設置壁壘。

  于慶泰表示,富國不應考慮利用對碳排放體系不同國家的出口產品征收所謂“碳關稅”,來取代一項抗擊全球變暖的協定。他進一步指出,試圖在多邊談判中采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會成功的。

  雖然目前“碳關稅”仍在討論當中,尚未付諸實施,但一些發展苗頭值得警惕。美國國會眾議院今年6月26日投票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也稱氣候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關稅”相關條款。根據這一條款,如果美國沒有加入相關國際多邊協議,自2020年起,美國總統將獲權對來自未采取措施減排溫室氣體國家的鋼鐵、水泥、玻璃和紙張等進口產品采取“邊境調節”措施,即可以對這些產品征收“碳關稅”。

  法國議會今年10月份通過從2010年起征收碳稅的議案,即從明年1月1日起對化石能源的使用按照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付費17歐元的標準征稅,這主要針對法國國內企業和家庭。法國總統薩科齊還提議,在歐盟邊境征收“碳關稅”,即對從那些在環保立法方面不及歐盟嚴格的國家進口的產品征收“碳關稅”。

  不過,碳關稅一經提出,就招致了國際社會廣泛反對。歐盟其他成員強烈反對法國的提議,德國、瑞典、印度等許多國家批評這種做法不僅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峰會規模創下新紀錄

  15日開始,本次會議正式進入高層談判階段。在隨后的兩天中,各國必須設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以便為17日、18日的領導人會談做好準備。

  丹麥官方的最新統計成,迄今為止,已有119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確認出席最后兩天的峰會,這也將創下一項新的紀錄,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之外全球有史以來出席領導人人數最多的一次國際會議。這些領導人代表著占全球GDP約89%的經濟體,以及全球人口的82%。

  不過,參與歸參與,談判歸談判。各國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嚴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康妮·赫澤高15日警告說,這次氣候變化談判仍有可能失敗。

  多方消息證實,大會15日出現了一個“更新”的官方草案。與之前的草案相比,新草案在許多關鍵要點上留出了更多的空白,不僅沒有長期減排目標,也沒有排放峰值,更沒有發達國家的具體援助金額等。大會有關方面解釋說,留出的空白將交給即將開幕的部長級會議討論商定。而這些問題也恰恰是目前的最大爭議所在。

  赫澤高在15日的高層會議開幕式上說,為了取得成功,現在必須“換擋”,必須向前邁大步,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期盼,而在接下來兩天的談判中,“妥協”應成為關鍵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