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澳大利亞碳稅計劃跨越最大政治障礙

2011-10-19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澳大利亞全國碳稅計劃上周終于越過其最大的政治障礙——議會下院投贊成票通過了該計劃,這是處于困境中的總理朱莉婭●吉拉德的重大勝利。

  民意調查顯示吉拉德正面臨選舉失利,因此她已經將自己少數派政府的未來押注在大規模的經濟改革上,這次改革包括從2012年7月開始對全國約500家污染大戶征收碳稅,到2015年計劃將該國轉為碳貿易體制。

  “今天對澳大利亞人和我們的未來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們希望擁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吉拉德說。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80%的發電依賴煤炭,它也是發達國家中人均污染排放最大的國家。

  現在,這項碳立法和一項為鋼鐵行業提供約300萬澳元(約為20億人民幣)的援助法案必須于11月中旬前通過參議院表決。如果參議院通過碳計劃,澳大利亞將加入歐盟和新西蘭的行列,成為擁有全國排放貿易體制的國家,而美國和日本僅有較小的區域性體制。

  澳大利亞試圖通過征收碳稅的法案曾經在2009年兩次失敗,這也是執政的工黨決定放棄時任總理的陸克文轉而在2010年6月支持吉拉德的原因之一。

  碳稅是澳大利亞政府削減碳排放量計劃的核心主導。碳排放造成全球變暖,澳大利亞希望到2020年將排放量減少到2000年水平的5%。

  目前在民意調查中領先于吉拉德工黨的反對派有望在兩年內贏得選舉。他們表示,如果選舉勝利,將廢除碳稅,用另一種非碳稅的方式取代。

  反對黨領袖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說:“我們可以廢除這種稅,我們將廢除這種稅,我們必須廢除這種稅。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承諾,這種稅將消失。”

  碳稅法案初期設定征收每噸23澳元(約為人民幣151.7元)的碳稅,并承諾給即將面對更高電價的大企業和家庭數十億澳元的補償。

  和出口息息相關的行業,如鋁冶煉廠和鋼鐵制造商,將可以免費獲得94.5%的碳排放許可證,而液化天然氣項目將為其50%的排放量爭取到有效援助。

  該體制設立了一個100億澳元(約660億人民幣)的清潔能源財政資金,利用私人投資支持可再生能源,并預留13億澳元(約85.7億人民幣)以幫助煤礦減少排放。該計劃還包括額外的3億澳元(19.8億人民幣)用以幫助鋼鐵行業。隨著澳元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鋼鐵業正處境艱難。

  該計劃也將允許到2020年,政府從澳大利亞最骯臟的燃煤發電站回購高達2000兆瓦的電力,鼓勵對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廠的投資。農業不在碳稅征收的范圍內,雖然農民將能夠在市場上用碳抵消兌現成收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