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規劃》要求“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60%社區

2011-12-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60%以上的城市社區,全市新建改擴建769所幼兒園,平均每年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今天,《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臺。《規劃》分7篇28章,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首都的社會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目標。

    近兩年,全市已建成了409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覆蓋了160多個街道(地區,鎮)的575個社區,其中朝陽區最多,有133個,其次是豐臺區,有128個。全市620萬名社區居民能在步行15分鐘的范圍內,享受到“看單點菜”式的社區服務,一些地區居民還能享受到上門服務、最低折扣服務、“VIP服務”等特色服務。

    根據《規劃》要求,本市將繼續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建設,到“十二五”期末,努力使“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60%以上的城市社區,即全市2700個城市社區中,有1620個社區的居民能享受到15分鐘的生活便利。

    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辦主任宋貴倫介紹,作為全國第一個省級社會建設規劃,《規劃》是經過系統設計完成的。《規劃》在總結近幾年北京市社會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構建北京社會建設“五大體系”的目標,并以此為框架,全面、系統地部署了今后五年首都社會建設工作,即:明確提出構建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動員、社會環境、社會關系五大體系,使社會服務更加完善、社會管理更加科學、社會動員更加廣泛、社會環境更加文明、社會關系更加和諧。

    此外,《規劃》設計了29個專欄,量化了《規劃》實施的具體指標,其中“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主要指標專欄,圍繞五大體系建設,提出了28項核心指標。社會服務類包括城鎮居民收入、就業、保險、住房、教育、健康、養老等12項指標;社會管理類包括社區規范化建設、網格化等3項指標;社會參與類包括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志愿者等4項指標;社會環境類包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群眾安全感指數等5項指標;社會關系類包括和諧社區(村鎮)創建、基層社會矛盾糾紛調處等4項指標。構建五大體系,實現28項主要指標,是今后五年首都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