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的罰單,80%都是因為違章停車,其中絕大多數發生在停車上下客人時。”年終盤點,銀建出租車公司的隊長安宇飛很郁悶,“沒有辦法,我們在街邊幾乎找不到出租車專用的停車位。”
本市曾劃出3000余個出租車停靠位,流動的出租車為何還會遭遇“停車難”呢?
現象:8個出租車車位停9輛私家車
雖然路邊停車位上有“出租車”幾個字,一輛“馬六”還是毫不猶豫地扎了進去。
昨天(22日)中午12時45分,廠橋北大第一醫院西門南側約20米,輔路邊的8個出租車停車位,已經停了6輛私家車。隨后的3分鐘里,2個空著的車位和車位北側空地,又停進了3輛私家車。
這兒本來是專供出租車停靠待客的,但一位車主說:“畫線的不就能停車嘛!”
“這兒和地鐵口、醫院門口的出租車位一樣,幾乎每次去都被私家車占用了。”出租車司機劉全富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他能在出租車停車位停靠次數不足3次。
“也沒人管,私家車愛停就停著唄。”在西直門人民醫院候客的孫師傅同樣無奈。昨天上午,醫院門口能容納八九輛車的出租車候客車道已經被4輛私家車占據。
根據有關規定,出租車車位只給運營的出租車臨時上下客人或待客,如果社會車輛停放要處200元罰款。但無論是私車司機還是出租車司機,均告訴記者:“從未遇到私家車占用出租車停車位被罰款。”
在記者采訪時,一名交警騎摩托車路過北大第一醫院西門,對占用出租車位的汽車看了一眼,也沒搭理。
困境:3000個出租車停車位被淡忘
除了被占用,還有一些出租車停車位已經消失。“國瑞城、王府井、東直門等地原先都有出租車位,現在都消失了。”劉全富說。據了解,市交管局2008年曾在商場、酒店、醫院等地區增設3000多個出租車停靠點。“但現在感覺路上能看見的車位,還不到那會兒一半兒。”
讓司機感覺車位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缺少醒目的標識引導。在北大第一醫院門口,出租車位的線已經是灰黑色,旁邊也沒有豎立任何標識牌。“5米之外,看不到出租車停車位。”
“以前有牌子,遠處就能看見有車位。”劉全富說,現在找專用車位太費勁,索性不指望了。讓許多司機放棄專用停車位的還有乘客的打車習慣。“乘客習慣在路邊伸手打車,不考慮那兒能不能停車,有時出租車停靠區就在不遠處。”
的哥不在專用車位上候客,乘客也養不成在專用車位附近打車的習慣。久而久之,不但的哥感覺出租車停車位少了,許多乘客根本就不知道哪兒有出租車停車位,3000個出租車停車位幾乎從人們生活中“消失”了。
建議:讓出租停車位真正發揮作用
“其實我們很希望多設一些停車位的,這樣省得滿街跑,除了省油,不給路上添堵,司機也能歇一會兒。”劉全富說。他建議在商場、醫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多設一些出租車位,保證這些車位的專用性,長期培養下去,司機不用漫無目的地掃街,乘客也會養成選擇就近停車位打車習慣。
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國外發達城市,一般都會在商場、醫院等客流量大的繁華路段建有出租車專用停靠點。相應的管理也比較規范,例如東京規定出租車車位中停有車輛時,其他出租車不能在車位外排隊;乘客需要自覺排隊等候出租車等。
在德國法蘭克福、柏林等城市,酒店、商場的門口也有出租車等候位。乘客雖然不能隨意打車,但不用擔心找不到出租車等問題。
“自由都是相對的,定點打車貌似不太‘方便’,但優點也很多。例如,一是防止隨意停車堵路;二是保障乘客打車機會公平;三是減少出租車放空車,這些都能提高整個出租車的運行效率。”有關專家說,“希望能加強出租車位的建設,同時社會車輛要把出租車位讓出來,方便市民打車,減少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