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用水效率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第三道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8%以上。
江蘇省政府近日發布《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宣布將進一步采取一系列最嚴格的措施,解決全省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為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為何要劃定紅線?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盡管江蘇省水資源相對比較豐沛,但是隨著江蘇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區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
在率先邁向基本現代化的征程中,江蘇省認識到,全省必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布局,拓展發展空間,使經濟社會布局和發展戰略主動適應水資源和水環境稟賦條件。
江蘇省明確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等“三道紅線”,從制度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按照江蘇省委關于水資源管理的部署安排,省政府在《意見》中具體明確水資源管理“三道紅線”的主要目標、具體管理措施和落實管理責任與考核制度等。
《意見》提出,將建立省、市、縣3級行政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適時調整。同時,建立行政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及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健全水權制度,開展取水權有償取得和轉讓試點,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優化水資源配置。
《意見》明確要求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或者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淘汰類的,對地下水已嚴重超采地區取用地下水的建設項目,不得批準取水。
江蘇省還要建立用水效率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區域以及重點工業行業、服務業用水效率控制標準和考核辦法,作為對各級人民政府和用水單位用水效率考核的依據。
《意見》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把限制納污總量作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依據,根據規定的目標要求制定逐年削減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或者禁止審批入河湖排污口和建設項目新增取水。
確定哪些目標?
江蘇省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管理保障措施,確立“三道紅線”,并要求建立“四項制度”、實施六項舉措予以保障。
“四項制度”為:一是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嚴格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包括健全完善水資源規劃體系,加強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強化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加大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力度,推進水資源有償使用,實行水資源統一調度。
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嚴格落實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包括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產全過程,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和節水技術改造,強化對用水大戶的監管,建立用水效率考核激勵機制。
三是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嚴格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包括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加大引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河湖水域、岸線和灘地管理。
四是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
江蘇省要求實施的六項舉措包括:突出規劃的引領作用、突出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突出用水效率控制、突出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突出河湖管理和保護以及突出水資源有償使用。
管理怎么不走樣?
為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順利實施,江蘇省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省政府組織對各市和重點縣(市、區)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各級人民政府要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對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河湖生態保護和防洪排澇等實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
在健全監控體系方面,江蘇省加強市、縣邊界等重要控制斷面、水功能區和地下水水質、水量、水位監測能力建設;加快全省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盡快建立“三道紅線”控制監測網絡和評價指標體系。
江蘇省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長效、穩定的水資源管理投入機制,保障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工作所需經費。
為推進依法監督,江蘇省要求健全完善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嚴肅查處違反水法律、法規的水事違法行為,對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單位,視情采取約談、通報等形式予以督促。明確市、縣水資源和節水管理機構,充分發揮鄉鎮水利(務)站功能作用,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江蘇省還完善公眾參與機制,要求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水資源知識宣傳,廣泛深入開展基本水情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