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腐敗呈現上升趨勢挖出一案帶出一窩現象多發
檢察官全面揭露醫療行業潛規則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行業領域類的職務犯罪呈高發態勢,其中醫療衛生領域的職務犯罪較為突出,尤其是醫療器械、藥品、耗材采購等方面的職務犯罪呈現滋生蔓延趨勢,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結合辦理的大量醫療案件,對醫療行業犯罪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分析。
權力集中“一把手”犯罪多發
2013年年初,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在摸排線索工作中,發現上海拓云貿易商行在牡丹江市醫療衛生系統在銷售醫療設備及醫用耗材時,大肆進行行賄犯罪。
同年4月19日,檢察機關開始了全面調查。歷經近半年的時間,檢察機關相繼查清了上海拓云貿易商行、北京樂奕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沈陽北科醫療 設備有限公司、哈爾濱凱匯源貿易有限公司、哈爾濱錦瑞貿易有限公司等6個單位,在牡丹江市銷售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時,向牡丹江市紅旗醫院、第一人民醫院、 第二人民醫院、牡丹江林業醫院、柴河林業局醫院等單位10余人進行賄賂犯罪情況。
其間,檢察機關又通過上述部分行賄單位,查獲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七臺河市醫療衛生系統38人的賄賂犯罪案。
最終,牡丹江市檢察機關查獲涉及9個地市醫療衛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60件66人,涉案數額900余萬元,在醫療衛生領域和發案地區引起重大反響和社會關注。
醫療領域犯罪的涉案部位和環節較為集中,主要集中發生在醫療器械、藥品、膠片等醫用耗材采購環節。據牡丹江檢察院反貪局介紹,在“4·19”專 案中,有36件案件發生在醫療器械采購環節,占專案案件總數的60%;有18件案件發生在膠片采購環節,占專案案件總數的30%;有3件案件發生在藥品采 購環節,占專案案件總數的5%;僅有個別案件發生在醫院工程建設和財務管理等環節。發案部門比較穩定,表現出重點部位發案率居高的普遍性和常態化。醫療器 械和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激烈,經銷商和廠家為了生存和獲取利潤的最大化,在銷售環節大做文章,導致醫療衛生領域器械和耗材采購環節成為職務犯罪的重災區。
從發生的這60起案件來看,涉案人員主體也較為穩定,大多為單位或部門的“一把手”,主要集中在衛生局局長、醫院院長、主管副院長、藥品和器械 管理、使用部門及財務部門負責人上。在“4·19”專案涉案的53名受賄人員中,有20名為衛生局局長、醫院院長或副院長,占受賄總人數的37.7%;有 30名為醫院藥品科、設備科、影像科等部門負責人,占受賄總人數的56.6%;僅有3名為醫院財務人員,占受賄總人數的5.6%。如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 醫院和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的院長、主管副院長及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均是在醫院采購醫療設備過程中,收受“回扣”或好處費而構成受賄犯罪的。權力過于集中,導 致“一把手”腐敗現象呈上升泛濫趨勢。
醫療案件窩案串案居多
據檢察官介紹,醫療領域涉案罪名相對單一,窩案串案居多。一方面,案件性質主要為賄賂型犯罪。在“4·19”專案中,有53件案件涉嫌受賄犯 罪,占專案案件總數的88.3%;有6件案件涉嫌單位行賄犯罪,占專案案件總數的10%,有1件案件涉嫌貪污犯罪,占專案案件總數的1.7%,呈現出醫療 衛生領域以賄賂犯罪為主的行業職務犯罪特點。另一方面,查處一個帶出一串、挖出一案帶出一窩現象比較普遍。從一個行賄主體入手,往往很容易查獲多起受賄犯 罪。如通過行賄單位上海拓云貿易商行查獲17家醫院37人受賄犯罪;又如綏濱縣中醫院陳某、孟某、商某及黑龍江省醫院楊某等8人,均接受同一醫藥公司的賄 賂。
另外,醫療器械和藥品經銷商采用不正當競爭的方式推銷產品,除要買通醫院的主要領導外,往往還要攻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因此只要突破一人,基本上就能挖出一窩。醫療領域職務犯罪的群體化現象,反映出當前職務犯罪發展態勢及其危害的嚴重化。
行賄手段多樣隱蔽性強
在醫療領域的貪污腐敗過程中,除了“好處費”“回扣”“節日紅包”等傳統手段和形式賄賂外,還出現了醫療器械經銷單位通過舉辦學術交流會、參觀 考察、產品發布會,把醫療機構的人員請出醫院,進行事先鋪路、聯絡感情、隱性賄賂等更為智能和隱蔽的方式。如綏濱縣中醫院院長陳某、副院長孟某及醫技科主 任商某就是在參加學術交流會過程中收受經銷商賄賂的;又如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侯某在參加醫療設備定貨會過程中,收受經銷商事先聯絡感情的 賄賂;再如泰來縣醫院院長張某以借款購房的隱性方式收受賄賂。
另外,從行賄方看,還出現通過冒用他人名義辦理工商注冊、違規管理經營等掩蓋罪行的方式。如醫療器械經銷商邢某,借用自家保姆的身份辦理工商執 照,在查處之初嚴重干擾了偵查視線;又如上海拓云貿易商行采取混亂財物賬目、定期更換業務員、將用于推銷設備的回扣款打到業務員的提成中等方式規避法律的 制懲。不法分子作案手段不斷翻新,規避法律的水平不斷提高,給檢察機關的查辦工作增加了難度和挑戰。
涉案數額大潛規則盛行
在“4·19”專案中,涉案數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有16件,占案件總數的26.7%;涉案數額達到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有26件,占案件 總數的43.3%;不滿5萬元的有18件,占案件總數的30%。有70%的案件達到大案的標準,反映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權錢交易的價碼也在不斷加 大。
另外,醫療衛生領域“回扣”潛規則現象嚴重,如經銷商每銷售出一張醫用膠片,要給醫院相關人員0.5元到1元的“回扣”;在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激 烈或醫用耗費品打進醫院之初,則會出現每張膠片“回扣”2元錢、大于平常比例的情況;在長年持續銷售時則趨于每張膠片1元左右“回扣”的穩定狀態。而醫療 器械則通常按照設備款10%的比例“回扣”。一般情況下,經銷商會將10%的“回扣”款全額給予院長或主要決策人。
經銷商除要買通主要領導外,還要攻克醫院相關部門負責人,10%的“回扣”款就要按照作用的大小分配給不同的相關人,如主管院長、設備科長或者是影像科主任等。潛規則的盛行,反映出當前醫療衛生系統采購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及誘發因素。
攻克病魔卻難攻“心魔”
據檢察官介紹,在“4·19”專案涉案人員中,有多人是醫療衛生系統的業務骨干和行業精英,如黑龍江省電力醫院副院長藺某為全省職業病防治專 家,柴河林業局醫院副院長付某為醫院等級評定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院的楊某為全省CT權威,他們經受住了疑難雜癥的考驗,但卻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不 撈白不撈”“別人都沒出事,自己也不會出事”的心理,使他們的思想防線弱不禁風,導致營銷市場“回扣”“好處費”等潛規則盛行。另外,個別身居要職的“一 把手”自身原則性不強,也消極地影響到周圍身邊的人,使串案、窩案等群體性犯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檢察官認為,目前,醫療行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而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一些醫療產品商家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采取各種不正當競爭 的手段,從而誘發行業腐敗現象的發生。同時,雖然有的單位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和行業規范,但操作性不強、透明度不高且留有死角,具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滯后 性,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按照行業管理規定,醫院采購醫療器械要履行政府招投標程序,但有的醫院根本不執行,有些醫院雖然執行,但執行不嚴,流于形式。如牡丹江第一醫院 在采購醫療器械時,由于經銷商事先賄賂鋪路,使醫院在向政府采購部門提供購進設備的技術參數時暗箱操作,招投標程序也就形同虛設。
辦案檢察官認為,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權力一旦失去制約,就會形成腐敗的孳生物。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醫療衛生領域雖然也形成了一系列 的監督體系,但存在單一性、隨意性、滯后性、無序性等缺陷。只注重組織的內部監督,缺乏群眾的民主監督;只注重自上而下的監督,缺乏從下而上的監督;只注 重事后監督,防止發生之前或糾正之前的監督很少,或流于形式;只注重行業內部監督,缺乏物價、工商、紀檢監察、招投標辦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監督職能脫 節,多頭監管、頭頭難管。
同時,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監管不到位,也為醫療系統職務犯罪提供了生存土壤,甚至還出現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干預下級醫院采購活動,從中謀利的現象。 如綏濱縣衛生局局長周某利用其職務便利,在綏濱縣中醫院購買設備時,為哈爾濱凱匯源貿易有限公司牽線搭橋、提供幫助,從中收受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