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光電建筑新政有望帶動百億光伏市場

2009-04-09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體: ]

  日前財政部頒布了扶持太陽能發電建筑的意見和辦法。“光電建筑新政”決定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對相關項目給予財政補貼。并詳細規定了財政補貼的具體條件和使用范圍,2009年的補貼標準原則上定為20元/Wp。

  從世界各國實施光伏補貼政策的經驗來看,政策推出后,都對本國的市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日本、德國、西班牙都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市場。

  宏源證券太陽能行業分析師王靜認為,在20元/Wp政策的激勵下,初步預計2009年全年國內市場新增裝機容量有可能達到500~1000MW,國家將為此拿出100億~200億的財政補貼,從而形成一個200億~300億的市場規模。這將為整個光伏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增長。

  新政頒布無疑為光復產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從此將打開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新政項目規模的最小限度為50kWp,這個標準不是很高,一般的光伏建筑應該能夠達到。廠商方面,對于單晶硅16%、多晶硅14%的轉換效率要求,已經成為行業的基本標準,絕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能滿足這一要求。國信證券分析師彭繼忠認為,這代表著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而且門檻很低,將惠及行業里大多數公司。

  王靜表示,今年20元/Wp的補貼力度在國內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罕見的。目前國際市場光伏組件的價格最低在3美元/Wp左右,晶體硅電池的價格在2.5美元/Wp左右。根據發達國家并網光伏系統成本分析,電池成本約占整個系統的66%左右。由此可以算出整個系統平均每瓦的安裝成本低于人民幣30元,而獲得20元的補助相當于政府出錢購買芯片組件,用戶只需自己負擔配套設備及人工費用即可,這無疑將極大地帶動整個市場的需求。

  對于受益企業,王靜認為,在政策推動下,最先受益的將是中游的大中型晶體硅、薄膜電池的芯片和組件生產廠商,除此之外,將是下游的系統安裝和一些做相關配套設備的企業。而下游的技術落后的小型的光伏產品加工企業將受益較小。最后收益的將是上游的原料生產企業。

  彭繼忠則認為,政策主要針對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由于薄膜光伏電池可以直接制作成玻璃幕墻,在建筑領域比晶體硅電池應用更廣泛,因此薄膜電池企業將明顯受益。

  不過,值得擔憂的是發電上網的問題。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主任徐曉東說,“必須要解決一個電網的問題,發了電上不了網也白搭。這個要看電網企業怎么解決。”他還認為,建設投資已給了補貼,上網電價就不會補貼了。

  彭繼忠認為,由于成本高企,業主電價補貼仍然很重要,而且要落實上網電價(分攤)政策,否則,電網公司將很難有積極性去收購光伏發電量,從而限制了光伏發電的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