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北京市已建成1.56萬畝農業節水示范基地

2011-07-2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年節水234萬噸 減少化肥472噸 節本增收1636萬元

    在京郊,大水漫灌、大把施肥的粗放型耕作方式,正在被科學的節水節肥模式取代。昨天(18日),記者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獲悉,本市已建成1.56萬畝示范基地。基地內使用節水灌溉設備,應用水肥一體化的節水技術,年可節水234萬噸,同時減少化肥用量472噸,一年能為農民節本增收1636萬元。

    鄭鳳全是密云縣河南寨套里村的種菜大戶,如今澆菜只需輕輕刷下卡,通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安裝在菜棚內的滴灌施肥系統,就會自動完成,省時省力。老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過去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相比,現在他平均每畝減少灌水213立方米,減少化肥投入64公斤以上,減少生產用工4到7個。這樣一來,他家畝均可增產430公斤,增加收入1230元左右。

    受益的不止鄭鳳全一家。密云縣河南寨套里村蔬菜基地面積300畝,溫室123個,以往每到蔬菜生長旺季,經常會出現菜農“搶水”澆菜現象,鬧起“水荒”,嚴重影響了當地菜農生產。通過農業節水示范基地建設,棚室內全部安裝了滴灌施肥系統,并且安裝中央調控式隨機用水管理系統。每個棚室內安裝了數字水表,實現了刷卡澆水,每次用水前只需要刷卡購水,解決了排隊用水的難題。

    示范基地建成,和密云縣河南寨一起受益的村遍及京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農業節水示范基地建設規模共計1.56萬畝,其中蔬菜、花卉8607畝,果樹5327畝,糧食作物1600畝,分布在京郊11個區縣36個鄉鎮,共涉及49個村。

    如今,這49個村都用上了節水灌溉設備,應用了以水肥一體化為重點的節水技術,減少了水肥用量及用工,提高了作物產量,改善了作物品質,增加了經濟收入。經過1年多的運行,1.56萬畝示范基地年可節水234萬立方米,節省化肥投入472噸,每年為京郊農民節本增收1636萬元。  相關新聞

    本市年綜合利用雨水1318萬噸

    雨水利用不僅僅是一種資源的開發和節約,也可實現節水、水資源涵養與保護、減輕城市排水和處理系統的負荷、減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目前,本市共建設雨洪利用工程1355處,其中城鎮建設雨洪利用工程688項,年綜合利用雨水達到1318萬噸。

    根據北京的氣象條件,雨季主要集中在6至9月,降雨量達到全年的70%以上。據統計測算,本市城區每年可利用雨水量約為2.3億立方米,高于城區全年總用水量10億立方米的五分之一,從水資源需求的總量上來講是非常可觀的。

    據介紹,本市通過倡導黨政機關帶頭、社會廣泛動員、獎勵資金支持等方式推進雨洪利用工程建設,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基礎上,力爭抓住汛期降雨集中的有利時機盡可能地收集、滯蓄、利用雨洪水資源。市區開展透水鋪裝、綠地蓄滲、建蓄水池等工程,用于綠化、洗車和環境用水,城市下游則建成雨洪滯蓄區,郊區利用坑塘、溝渠、洼地攔蓄雨水,改善了環境,回補了地下水。

    同時,本市也是全國較早啟動“城區雨洪控制與利用示范工程”的地區,進行了“北京城區雨水徑流污染控制與管理模式”和“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實施技術與管理體系研究”等多項相關課題的研究,并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穩步推進了雨洪利用的研究和開展。

    目前,本市城區建設的雨洪利用工程,通過鋪設透水路面、集雨灌溉等方法收集利用雨水。海淀區雙紫園小區已告別了用自來水供暖的歷史,送進家家戶戶暖氣中的熱水全部都是當年汛期小區里蓄集下來的雨水,一個冬天就能節約自來水400多噸。海淀區知春里中學在校園里安裝了8個“儲雨尊”,用大油桶和大塑料罐特制儲雨容器,容積分別為200升和350升,在幾場降雨中收集的清潔雨水,澆灌了校園的樹木花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