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緬因州一家發電廠燃燒大量樹枝進行發電。(自路透社) |
德國波茨坦研究院氣候影響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木材燃料的大量使用對全球削減二氧化碳排放至關重要,但也需要迅速提高作物產量,從而避免食物價格上漲。
該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環境研究》雜志上,綜合了食物、水、森林和能源等方面的影響。研究發現,生物質能有助于實現減排目標,但可能威脅天然林及野生生物的生存,也會推升食物價格。
在美國、歐洲和巴西,生物質能已經替代汽油而被廣泛使用,但其原材料主要是糖、油籽及谷物等農作物。出于對食品價格的考慮,目前人們呼吁對生物質進行更新換代,利用樹木或芒草類草本植物,這些原料也可以直接在火爐里焚燒供熱供電。
研究顯示,生物質能最大的價值在于能用有效方式保護天然林,但同時也增加了耕地的壓力,因為為避免食物價格上漲必須提高產量。研究稱:“為減緩氣候變化,在保護森林的同時,大范圍耕種生產生物能,這會帶來食物供應、水資源管理等問題。因而需要出臺能源生產、土地利用及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政策。”
研究預計,一方面在生物質能約占全球能源供應的五分之一的同時,另一方面還要保護天然林地,這樣一來,到2095年,全球每年食物產量需增加1%。研究指出:“1970年至1995年間,農作物產量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3%;最近幾十年增長率已有所下降;但增長潛力仍舊很可觀。”
路透社稱,生物質能有助于徹底削減碳排放,因為它是為數不多、可被人們理解的實現減排的方式。即使沒有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生物質能的碳排放也低于化石燃料,但前提是植樹造林。面臨2020年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目標的歐洲各國對生物質能都很感興趣。
上周,英國最大的煤電廠德拉克斯獲準建造產能將近600兆瓦的生物質能熔爐,但此舉也招致木材產業相關企業的批評,這些企業擔心日益激烈的競爭會推升木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