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于11月3日從天津出發奔赴南極,正式開啟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之旅。
執行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今日(11月3日)將從天津正式出發,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此次南極考察將執行任務33項,預計于2012年4月8日返回上海港,歷時164天,航程3萬余海里。
“十二五”期間中國首次極地考察
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于10月28日正式成立,29日由上海起赴天津,31日抵達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今天將搭乘極地破冰船“雪龍號”從天津正式啟航赴南極,預計12月初到達中山站。
作為“十二五”期間(2011-2016年)首次實施的極地考察,考察隊將完成26項站區科學考察和7項南大洋科學考察項目,執行16項后勤保障任務,繼續派出昆侖站考察隊執行內陸考察和站區建設任務。
此次科學考察還將首次開展中國“十二五”極地環境綜合考察專項調查,并實施南極昆侖站深冰芯鉆探計劃,完成120米導向孔的鉆探和導向套筒的安裝。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也將隨船奔赴南極“冰蓋之巔”。
為了給本次考察提供充足的保障,“雪龍號”裝載物資量達9600立方米,總重4600噸,為歷次南極考察之最。向三站輸運的貨物達3000噸,其中一半以上要在首次抵達中山站時短時間完成卸運。此外還協助韓國考察站運輸一輛挖掘機,一艘駁船。
考察隊伍最年輕的一次
據悉,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共有220名科考隊員,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年齡的20歲,平均年齡35.5歲,其中第一次參加南極考察新隊員有131人,約占總數的6成,女隊員10名。“雪龍號”船長沈權表示,本次南極科考是任務較重的一次,亦是考察隊伍最年輕的一次,每位隊員都經過了嚴格培訓,最少都有1至2次考察經驗。
在220名科考隊員中,還包括兩名來自臺灣地區的科學家。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介紹,與以往相比,隊員的知識結構有所提高。中國考察南極初期,隊員多為項目負責人,而如今有大量的年輕學者加入。
曲探宙解釋,由于南極考察的大部分工作是資料獲取和樣本采集,很多研究組愿意選派年輕人到一線,這是隊員年齡降低的原因。總體來說,中國南極考察隊正向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發展,今后要逐步走向職業化。
今后5年計劃開展5次南極和3次北極科考
據介紹,中國自1984年首次開展南極科學考察以來,迄今已進行了27次南極、4次北極科學考察。并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在北極建立了黃河站。
在第28次南極科考之后的四年里,中國還將通過4次南極、3次北極科學考察,有計劃、分步驟地完成南極周邊重點海域、南極大陸以及北極海域的環境綜合考察,提高中國在南北兩極的科考能力和水平。
中國將深入開展極地關鍵地區和領域的科學考察,繼續加強極地考察能力建設,提升極地考察站的保障功能,建立中國極地科考船隊,提高極地海洋考察能力,構建極地航空保障能力與安全應急體系,進一步增強極地考察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