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高科技助力 北京農田年節水4100萬立方米

2012-02-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棚膜蓄住天上水、管道留下地表水、智能灌溉用好土壤水……借科技之力 

    讓雨水能流進大棚去灌溉,把地表水集中起來滋潤田地,用智能系統實時測定土壤墑情因地制宜澆水……眼下,京郊上百萬畝農田正在進行著十余種高科技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昨天(12日),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這些技術可幫助本市農田年節水達4100萬立方米。

    在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麥田何時澆水、澆多少水,再不用農民操心。一項國際領先的小麥智能化自動灌溉技術,正在這里示范、推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節水技術負責人周繼華介紹說,通過無線墑情監測系統,可以測定這里的麥田不同土壤層次的墑情,并能把墑情數據無線傳輸至控制中心。“知道了小麥渴不渴、有多渴之后,再根據需求制定灌溉方案,并利用無線電磁閥實現遠程控制自動灌溉。這樣,每一滴水都用到了‘刀刃’上。”周繼華說。

    正在籌備世界草莓大會的昌平小湯山,吃到了精量滴灌技術的甜頭。技術人員通過摸清草莓習性,給它制定了節水又高效的“營養套餐”:草莓水肥用量秋冬季7到10天滴灌1次,春季3到5天滴灌1次,灌水每畝97.9立方米,施水溶肥每畝83.8公斤……這樣,平均下來每畝不僅節水110立方米,而且保證了草莓苗的高品質,減少了病害,提高了成活率。

    像竇店、小湯山這樣的科技節水示范點如今已遍布京郊。本市去年在10個遠郊區縣,建立了225個農業節水綜合示范區,總面積5萬畝,輻射推廣154萬畝次。據初步統計,示范區蔬菜、果樹和糧經作物,年畝均節水30%以上,節本增收10%以上。

    如今,分布在京承高速、京平高速和機場二高速兩側的蔬菜田、果樹園、花園等,大部分都已裝備上了精良的節水設施。2184畝自動控制灌溉系統、2727畝隨機灌溉管理系統、949畝集雨利用工程……遍布其間;滴灌施肥、帶式微噴施肥、環繞滴灌施肥、灌溉自動控制、隨機灌溉管理、集雨高效利用和新型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因地制宜、應時而用。

    在這些基礎上,今年,本市還將新建綜合節水示范區50余個,總面積2萬余畝。

    增加節水示范區的同時,新的節水“利器”也在不斷研發過程中。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引進了新型的集雨材料,主要由聚丙烯模塊、透水軟管和復合土工膜等組成。這種材料對耕地破壞性小,且為環保產品,能夠回收再利用。眼下,在密云和昌平已經新建了聚丙烯模塊的膜面集雨示范基地2個,集雨窖有效容積達475立方米。

    目前,本市現有膜面集雨高效利用示范區3450畝,集雨窖822個,總容積9.7萬立方米。全年累計收集雨水18萬立方米,可滿足600畝設施蔬菜一年生產用水。待新的聚丙烯模塊膜面全面“上崗”后,節水數據還將不斷刷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