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安捷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于今天舉行。昨天,參賽的同學們在西城區育才學校進行了首次技能測試。
“計時開始!”昨天(22日)傍晚時分,在北京育才學校的一間教室里,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20名中學生齊刷刷攤開圖紙、翻出零件,開始忙碌起來。
昨天是第32屆安捷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決戰前夜,但200余名科普小將卻提前打響了一場熱身賽——大賽今年首次增加了對參賽學生的“技能測試”環節,考考孩子們在機械、電子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是否扎實,要求每位選手在40分鐘內獨立組裝完一部電動汽車,并完成相應指令。
原本以為小小測試對這些資深小科迷們只是“小菜一碟”,可沒想到,開賽沒多久,考場里就層出不窮出狀況。“老師,我這缺個插銷!”“老師,我的車輪不合適!”“老師,能給我一個塑料環嗎?”只一會兒工夫,考官蘭之君就被孩子們的要求搞得暈頭轉向:“同學們,每個人手里所有零件都是完好齊全的,請大家認真開動腦筋。”
比起組裝考場,汽車測試區就更熱鬧了。原本允許同學自由練習的環節突然被裁判臨時終止。原來,已有多名小選手在安裝電池時插錯了電極,導致汽車短路。“再壞幾輛,比賽就無法進行了。”
“兩分鐘內要把這6個紅色小方塊推送到指定區域?”得知測試賽規則后,不少同學看著手中的作品,面露難色。果然,測試開始沒多久,教室里便尖叫連連。“哎呀,我的車怎么不動了?”賽道上,一輛輛剛才組裝得不那么到位的小車不是輪子掉了,就是吊臂歪了。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的小王同學更是組裝了一輛“瘋狂賽車”——由于車輪安裝得不緊,車子不停地沖入別人的賽道,她手中的遙控板更是絲毫不起作用,就更別提運送“貨物”了。
連簡單的電極安裝都能搞錯,如何能獨立完成創新大賽中那些令專家都交口稱贊的作品呢?
“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的目的是想初步了解不同孩子在動手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本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專家評委、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陸際聯告訴記者,在這次技能測試中,平日偏愛工程科學的學生會占一定優勢,而其他主攻植物學、社科類研究的學生的表現可能會略微遜色一些。但這并不影響孩子們的最終成績,因為各學科的創新項目是單獨打分,而且技能測試僅占總分的10%。
陸際聯透露,專家有鑒別學生作品真偽的高招。“在答辯環節,回答問題像背書一樣、對自己的研究項目很不了解的學生,作品自然難免摻雜水分。”